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单位:人民长江编辑部

联系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国际刊号:ISSN 1001-4179

国内刊号:CN 42-1202/TV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066


杂志购买请扫码

本期目录

    栏目设置见目录
    2010年第14期目次
    2010, 41(14):  0-1. 
    摘要 ( 915 )   PDF (443KB) ( 3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长江委玉树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蔡其华
    2010, 41(14):  1-5. 
    摘要 ( 1073 )   PDF (1169KB)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志们:
    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长江流域近年来发生的仅次于汶川地震的第二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的有力指挥下,我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委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夺取了玉树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谱写了汶川抗震救灾以来又一曲感人肺腑的壮歌。今天,我们召开长江委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就是要回顾和总结这段充满艰险而又成效卓著的历程,表彰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和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全委干部职工以抗震救灾先进为榜样,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饱满的斗志、更加昂扬的锐气、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好地投身治江事业,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刚才,会议播放了我委玉树抗震救灾专题片,表彰了抗震救灾先进个人。7位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发言,与会同志无不为之感动、为之自豪、为之振奋。在此,我代表委党组,向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加、支持和关注抗震救灾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青海玉树震损水利工程查勘与应急处置
    夏仲平赵坤云张文武
    2010, 41(14):  6-8. 
    摘要 ( 1113 )   PDF (663KB) ( 3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州发生7.1级强烈地震。国家防总、长江委抗震救灾专家工作组当即赶赴灾区查勘灾情,研究并制定救灾应急处置方案及措施。长江委工作组技术专家遍查灾区水电站、堤防、拦砂坝等水利工程及防护设施受震害情况,制定了缜密的应急加固方案,提出了玉树灾区2010年安全度汛的具体保障措施与技术指导意见。这对于严防次生灾害、尽快实施灾区水利工程设施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灾区水质应急监测工作思考
    臧小平
    2010, 41(14):  9-11. 
    摘要 ( 1000 )   PDF (660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玉树地震灾区水质应急监测工作的回顾,分析了地震灾区水质应急监测工作的特点。针对抗震救灾的应急抢险阶段,强调指出,所选择的水质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应满足快速性、宽谱性、综合性要求。针对玉树地区现有水环境监测能力薄弱,以及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情况,提出了以车载移动实验室、生物综合毒性检测仪等为基础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方案,以及加强玉树地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建议。
    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水利规划简述
    仲志余 胡维忠 徐学军 李雪松
    2010, 41(14):  12-14. 
    摘要 ( 1117 )   PDF (631KB)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述了青海玉树州水利设施震前及震损情况,阐述了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根据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从民生水利优先的角度出发,对乡(镇)村供水、防洪减灾、农村水电、水土保持、农业灌溉、水利系统办公生活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恢复重建规划。规划实施后,可满足过渡期城镇居民的用水需求,全面恢复和完善玉树州城乡供水设施,保证近40万人用水安全,保障城乡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于小流域山洪防洪需要的滞洪削峰水库研究
    江锦红
    2010, 41(14):  15-19. 
    摘要 ( 997 )   PDF (1115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受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的限制,建设防洪水库已成为防治山洪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但受库址、坝址、造价、移民、生态等多方面的制约,建设防洪水库往往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针对山洪暴涨暴落、洪峰大洪量少的特点,提出了平时不蓄水,洪水来临时,单一削减洪峰的新型防洪水库—滞洪削峰水库。在分析河道最大安全泄洪流量和滞洪削峰水库运行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滞洪削峰水库的选址、选型要求及滞洪削峰水库大坝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由于滞洪削峰水库削减洪峰流量非常突出,在山洪灾害防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珠江口最高洪潮水位预估
    孔兰 陈晓宏彭涛庄承彬
    2010, 41(14):  20-22. 
    摘要 ( 1028 )   PDF (902KB) ( 3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最高洪潮水位对经济发达的珠江口地区构成极大的威胁,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通过对珠江口代表站灯笼山站和横门站最高洪潮水位系列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海平面上升速度为6.3 mm/ a和5.8 mm/ a。在对珠江口地区海平面上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预估了在2050年50 a一遇的最高洪潮水位,在海平面上升20,30 cm和60 cm的情况下,灯笼山站和横门站最高洪潮水位的预估值分别为3.04,3.14,3.44 m和3.19,3.29,3.59 m。
    长江口北支近期河床演变分析
    李伯昌余文畴郭忠良施慧燕
    2010, 41(14):  23-27. 
    摘要 ( 997 )   PDF (3502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支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全面分析了长江口北支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征。分析表明:近期北支河床呈累积性淤积。在目前河势条件下,堡镇港以下崇明北沿边滩淤积速度将会加快;随着河宽大幅度缩窄,北支深泓线趋于稳定;为维持北支一定的水深,保障河道一定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有关县市的引、排水需要,可对进口段进行一定的疏浚,适当增加分流比。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至沙市河段冲淤变化分析
    熊超 彭玉明 郭焕林
    2010, 41(14):  28-31. 
    摘要 ( 1042 )   PDF (2124KB) ( 3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下泄沙量大幅减小,为了解坝下游河道变化情况,运用断面地形法计算分析了宜昌至沙市河段的冲淤变化。从来水来沙变化过程、河床形态、河床组成、比降等方面对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段的冲淤变化是水沙组合、河床组成、河床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来沙量的大幅减少是主要因素;不同河段各因素对冲淤变化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即枝城至沙市河段的冲淤强度大于宜昌至枝城河段。
    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的影响研究
    赵龙山 梁心蓝 张青峰 宋向阳 吴发启
    2010, 41(14):  32-36. 
    摘要 ( 1096 )   PDF (1965KB) ( 3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GIS技术模拟了黄土高原坡耕地人工锄耕10°坡面的微地形模型,并将栅格大小划分为0.3,0.6,1.0,3.0,5 cm和7.5 cm,以期探讨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RR、MUD和T指标计算的地表糙度各不相同。其中,RR和MUD受栅格大小的影响较小,T值随栅格的增大明显减小。② MDS值与地表糙度指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③ 栅格大小对Linsley产流模型(1949)影响明显,当P-F值小于2.5 cm时,微地形对地表产流和蓄水特征具有影响。④ 地表蓄水面积与地表水位线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当地表水位线高于0.015 m后,蓄水面积迅速增大,原来相互分离的洼地相连,地表产流增大。因此,微地形尺度对地表水文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
    太湖流域西苕溪1955~200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
    高伟王西琴刘江帆
    2010, 41(14):  37-40. 
    摘要 ( 1013 )   PDF (1085KB) ( 4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也是流域主要的水源地,对支持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西苕溪1955~2008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论述了造成径流量突变的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西苕溪发生了两次径流量突变,分别发生在1966年和1990年;造成径流量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径流量变化趋势看,西苕溪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呈现显著的丰枯交替特点,但总体来看,西苕溪径流量没有发生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
    多种基流切割法在青海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唐洪波 陈强 赵兴明
    2010, 41(14):  41-43. 
    摘要 ( 1007 )   PDF (1022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山丘区河川基流切割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目前采用的多种基流切割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常用的基流切割方法进行了归类总结。指出了常用方法在青海河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青海地区基流切割在实际操作中适宜的方法及一些相关约束条件,总结了基流切割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经验。通过基流切割合理性检查提高基流切割的精度,对以后山丘区基流切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玛纳斯河灌区作物结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姚斌何新林韩志全刘兵
    2010, 41(14):  44-47. 
    摘要 ( 1012 )   PDF (1109KB) ( 3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新疆玛纳斯河灌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据灌区的灌溉系统、供需水情况和农作物种类,建立了作物结构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解决了灌区内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不同分灌区之间以及各个分灌区多种作物之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并基于不同水平年下的数据资料,得出整个灌区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及相应的作物种植结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切实可行。
    电波流速仪在青海三江源区水文监测中的应用
    李光录 王秀莲
    2010, 41(14):  48-50. 
    摘要 ( 1073 )   PDF (723KB) ( 5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介绍SVR-VP电波流速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下拉秀站电波流速仪水面系数的比测试验分析,总结分析该仪器在青海三江源区水文监测工作应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电波流速仪性能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替代浮标完成流量测验,测验质量满足水文规范要求。该仪器可作为水文巡测的常规流量测验仪器,可供今后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电波流速仪参考。
    主纵梁弧形闸门主梁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韩彦宝王正中仪彤
    2010, 41(14):  51-54. 
    摘要 ( 1056 )   PDF (997KB) ( 3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纵梁弧门主梁为单轴对称工字型截面双悬臂深梁,其应力至今无法精确计算。对线性荷载作用下的主纵梁弧门主梁中间段应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应用弹性力学半逆解法求解并对结果提出修正,推求出单轴对称截面双悬臂深梁的正应力、剪应力和挤压应力解析计算公式。所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为此类梁的应力计算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大型地下厂房围岩预应力锚固施工新技术应用
    杨瑞莲 刘文
    2010, 41(14):  55-58. 
    摘要 ( 1033 )   PDF (929KB)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彭水水电站建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主厂房洞室规模巨大,围岩为顺岩层走向的陡倾角层状页岩体。针对薄层、陡倾角、软弱页岩自稳时间短、变形破坏机制不易被掌控等特点,在施工控制上应重点考虑降低出露围岩的应力松弛、卸荷变形,及早施加支护锚固力,解决顺岩层布置大型地下洞室高边墙的围岩稳定等问题。为此,全面采用中空注浆预应力锚杆新技术,及时加固浅层围岩;以钢垫板锚墩替代混凝土锚墩,简化了施工工艺、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使围岩及时得到深层锚固力,降低了围岩卸荷变形的可能。
    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及其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任丽芳袁宝远
    2010, 41(14):  59-61. 
    摘要 ( 1048 )   PDF (1308KB) ( 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润扬大桥北锚碇基础地下连续墙连续开挖施工过程,基于ADINA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地下连续墙开挖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对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及基坑中心隆起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DINA计算模型能够较好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及其变形,最后结合施工结果讨论了计算分析的可靠性。
    抗滑桩对滑坡地下水径流影响分析
    孙云志
    2010, 41(14):  62-64. 
    摘要 ( 889 )   PDF (754KB) ( 3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下游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确定的探讨
    李聚方焦爱萍宋新龙
    2010, 41(14):  65-67. 
    摘要 ( 1014 )   PDF (664KB) ( 3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采用GPS定位技术建立长江下游区域平面控制网时,由于GPS高程控制测量难以达到等级水准控制测量精度,故需对区域大地水准面进行拟合确定,进而得到精度高的GPS高程。拟合时采取分区方法将整个长江下游分为若干小区,分区拟合后,将自然连接的小区光滑顺接,使几个分区拟合的似大地水准面连成一体,形成区域性大地水准面数字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划分原则,重力大地水准面的计算,并以测区GPS水准点作为控制完成了系统修正,解算出了WGS-84系统大地水准面,通过案例解算证明,该方法能够确定长江下游区域较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李璐陈秀铜
    2010, 41(14):  68-71. 
    摘要 ( 1035 )   PDF (883KB)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以往水库优化调度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调节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方法的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对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的算法通过时变权重的设置来实现,从而克服了PSO搜索精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并通过引入罚函数解决强约束问题。以某综合利用水库优化调度为实例进行研究,并与动态规划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例计算表明:改进PSO算法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实现,而且占用计算机内存小, 收敛速度快,搜索效率高, 能以较快的速度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是一种有效的搜索算法。
    钱塘江海塘原型渗透试验研究
    王忠权朱奚冰吴雅峰
    2010, 41(14):  72-75. 
    摘要 ( 1029 )   PDF (2488KB) ( 3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钱塘江海塘是现存较古老的海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较大的防洪隐患。为分析钱塘江南岸西江塘的渗透特性,评估其抗渗能力,选取西江塘某段受洪水控制的海塘作为试验塘段,建立海塘原型渗透试验模型,以实测洪水过程同倍比放大至设计水位为边界条件,进行原型渗透试验研究。采用过程线、相关线等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原型渗透试验数据可靠,可作为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试验塘段在设计洪水渗透下,其抗渗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应进行针对性加固。
    水工混凝土抗劈拉模型分析研究
    张慧莉 田堪良
    2010, 41(14):  76-79. 
    摘要 ( 1051 )   PDF (938KB)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和细粒化高炉矿渣对混凝土抗劈拉性能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矿渣和聚丙烯纤维掺入普通混凝土中,制成100 mm×200 mm的圆柱体试样,并进行抗压强度和抗劈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适量聚丙烯纤维和矿渣的掺入对混凝土的复合加强效应显著,可使水工混凝土的抗劈拉强度提高到其抗压强度的10%~12%;抗压强度与抗劈拉强度之间存在幂函数相关关系。
    基于随机有限元的高地应力区隧道稳定性分析
    马长波
    2010, 41(14):  80-82. 
    摘要 ( 933 )   PDF (1247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隧道工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提出采用随机有限元法研究隧道开挖后的应力、位移特征。以某深埋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确定性有限元和随机有限元法,对隧道开挖后的应力和位移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后,隧道周边第1主应力和隧道周边围岩位移不再是确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统计特性。由于工程中荷载及参数的不确定性,随机有限元相比确定性有限元更加符合实际,为类似工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基于加权Markov理论的咸阳市降水丰枯变化预测
    胡国杰 蔡明科 魏晓妹
    2010, 41(14):  83-86. 
    摘要 ( 980 )   PDF (791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加权Markov链预测方法的原理、思想及建模步骤,以咸阳市淳化气象站1959~2006年的降水资料为例,根据样本均值标准差分级法,把48 a资料分为枯、偏枯、平、偏丰和丰5种状态,阐述了应用加权Markov链方法进行预测和分析的过程,进而确定了降水各种状态的重现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对咸阳市其余气象站进行模拟,拟合精度达到了90.9%,最终确定了该市降水各种状态的重现期,结果较为理想,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渗流监测新技术
    许小东 燕乔 吴长彬
    2010, 41(14):  87-89. 
    摘要 ( 1032 )   PDF (847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高灵敏度温度传感器埋设在面板堆石坝土石介质挡水建筑物内部的不同深度,当此处有渗流水通过时,土中热量传递的强度就发生改变,在研究此处正常地温及参考水温后,就可确定测量点处温度异常是否由漏水引起,从而找出渗漏点。水布垭大坝周边渗漏监测范围1 200 m,共划分10个监测单元,每个单元内放置50~80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间距1.5~3.0 m。采用这一方法对大坝蓄水前后的渗漏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监测点处温差变化不大,无明显异常变化。监测结果与实情相符。这一方法是对传统监测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可为同类工程借鉴。
    高层建筑深大基坑支护稳定性评价与监测分析
    杨佳 张强勇 刘德军 张宁 段抗
    2010, 41(14):  90-93. 
    摘要 ( 1853 )   PDF (1970KB) ( 4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济南市恒隆广场深大基坑工程所采用的“排桩+斜支撑”支护方式,采用弹性地基梁有限元和瑞典条分法进行单元及整体计算分析,获得了支护桩体和斜撑的位移及内力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基坑整体安全稳定性系数。同时将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有效验证了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是安全可靠的。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氮磷排放负荷研究
    袁珍丽 木志坚
    2010, 41(14):  94-98. 
    摘要 ( 1053 )   PDF (2690KB) ( 3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情况,选取嘉陵江北碚镇的澄江水文站附近一个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径流量及水质进行同步监测,探求氮磷径流排放负荷流失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水体总氮有22%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总磷都在Ⅲ类水质标准内,流域内氮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颗粒及溶解性有机氮,其质量浓度和排放负荷分别占总氮的43%和59%;流域氮、磷日均单位排放负荷分别为3.71,0.11 kg·(km2·d)-1;总氮、总磷径流排放负荷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901 1,0.735 4。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张靖宇杨洁王昭艳左长清郑海金
    2010, 41(14):  99-103. 
    摘要 ( 1014 )   PDF (1720KB)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红壤丘陵区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模式,选择适宜的梯田类型,通过5 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梯田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以大雨、暴雨为主;② 不同类型梯田均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其中,以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减沙效益最好,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差;③ 与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相比,梯壁植草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分别高21.7%和30.1%。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和梯壁植草水平梯田适宜在红壤丘陵区推广。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思考
    侯良泽
    2010, 41(14):  104-106. 
    摘要 ( 945 )   PDF (684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为大堤加固工程作为水利部直接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自1983年开工到2005年竣工,前后历时23 a之久。作为一个水利基建项目,其工期跨度之大和建管工作之复杂是罕见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加强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了内控制度严密、外部监督有力。对无为大堤加固工程中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管理方法和成效、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