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单位:人民长江编辑部

联系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国际刊号:ISSN 1001-4179

国内刊号:CN 42-1202/TV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066


杂志购买请扫码

本期目录

    栏目设置见目录
    厚积薄发求发展 碧水长流永泽民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2008, 39(23):  1-3. 
    摘要 ( 869 )   PDF (356KB)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功能区划分、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论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国家一些重大工程中承担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近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还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863”、“973”、“948”、“十一五”科学发展支撑项目,以及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在对多年来所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应用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展望未来环境保护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保护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长江水资源保护30年回顾
    翁立达
    2008, 39(23):  4-7. 
    摘要 ( 954 )   PDF (447KB)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事业始于1975年,经过3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76年初,经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水利电力部批准,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正式成立,从1978~2002年,又相继成立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和长江流域监测中心,至此,以技术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回顾了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在水资源保护法规、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保护科研、水环境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未来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博弈论模型在解决水资源冲突上的运用
    魏守科Albrecht Gnauck雷阿林
    2008, 39(23):  8-13. 
    摘要 ( 1037 )   PDF (548KB) ( 2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是当今众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两个严重问题。与这两个问题有关的水资源管理通常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因为不同的兴趣和利益常常发生冲突。在缺乏水市场和专有财产权利时,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博弈论是模仿和解决这类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所涉及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为例,展示如何用非合作与合作博弈来模拟和解决水资源冲突。在本研究中,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的回归模型法用来构建博弈各方的效益函数,成本效益分析法来比较不同战略下的博弈结果。博弈模拟结果显示,非合作虽然可使某方赢利,但却使整体受损;相反,合作虽然可给某方带来损失,但是却给各方带来整体利益。所以,如果能够把合作所带来的部分净收益从赢利方转向损失方,以补足损失方的损失,博弈各方均能受益。此模拟方法及结果不仅可使水资源不同利益相关者受益,而且在水资源合理分配﹑水价制定﹑生态补偿等方面也可以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入河排污口管理有关问题探讨
    吴国平
    2008, 39(23):  14-16. 
    摘要 ( 946 )   PDF (333KB)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法对入河排污口实施监督管理,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制定了入口排污口审查程序和要求,规范了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有关工作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入河排污口管理中的内外协调、统计制度、事后监督、市政排污口管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可为入河排污口有关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
    城市排水体制的思考
    蒋海涛
    2008, 39(23):  17-18. 
    摘要 ( 957 )   PDF (232KB)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城市污水排放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等排放体制。截流式合流制的缺点是在降雨较大时,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超量的混合污水,而造成部分污水直排。分流制也存在初期径流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污水收集率较低等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种新型的排水体制,截流式分流制和截流式混合制。对2种新型排水体制的原理、布置形式进行了介绍。
    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
    邱凉
    2008, 39(23):  19-20. 
    摘要 ( 967 )   PDF (239KB)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水源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突发性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城市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源进行了辨识及分类,提出了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源项的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措施等。以黄浦江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案例进行了风险识别,表明准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以及流域内的船舶航运污染源是目前威胁黄浦江水源地取水口安全的最主要的风险源。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资源保护对策
    徐志仿 徐铜
    2008, 39(23):  21-22. 
    摘要 ( 1028 )   PDF (322KB)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已于2006年2月10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目前正在逐步实施。以往,库区及上游有关部门和地区已相应编制了一些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划,包括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之间缺乏衔接,难以满足当前水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从中线水源区水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目前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阐明了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设想、方法、途径;提出了切实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长江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初探
    叶闽 王孟 雷阿林 肖彩
    2008, 39(23):  23-25. 
    摘要 ( 1064 )   PDF (326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排污权交易是水污染总量控制潜在的重要环境管理手段之一。排污权交易不需要像排污收费那样,事先确定排污标准和相应的最优排污费率,而只需要确定排污权数量并找到发放排污权的一套机制,然后让市场去确定排污权价格。通过排污权价格的变动,排污权市场可以对经常变动的市场物价和厂商治理成本做出及时的反应。探讨了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实施排污交易的必要性、具备的条件,并提出了在长江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框架和基本交易模式及流程,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汉江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初始分配的实践研究
    王孟 叶闽 肖彩
    2008, 39(23):  26-28. 
    摘要 ( 1001 )   PDF (292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江流域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是在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进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提出主要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根据其意见,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权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汉江中下游实施排污权交易将分为5个阶段,即: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限排总量的提出、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排污权的再分配和交易的监督管理。以水功能区为单元,对汉江中下游水域纳污能力进行了核算,并对其排污权进行了初始分配,为进一步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看《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潘泊 汪洁
    2008, 39(23):  29-31. 
    摘要 ( 953 )   PDF (368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污染防治法》的两次修订都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较之1996年的修订内容,2008年的修订虽然尚未确定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赋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从而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论丹江口大坝加高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制度
    汪达
    2008, 39(23):  32-34. 
    摘要 ( 917 )   PDF (323KB)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建国初建设的多目标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一期工程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投产,2005年开始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的二期工程。针对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及其环境保护工作,论述环境保护监理新模式、制度和工作内容;介绍环境保护监理方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环境保护监理制度的建议。对类似工程实行环境保护监理制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探讨
    穆宏强 汪洁
    2008, 39(23):  35-37. 
    摘要 ( 1042 )   PDF (333KB)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功能区管理是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分级管理制度又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要体现。基于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实际,对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对制度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建议中认为:应制定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制度细则,从法律层面明确流域与区域管理权限;建立流域与区域信息会商和日常巡查机制;注重沟通协调,处理好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关系,加强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处理好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处理好行政手段与法律、经济手段管理的关系。
    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探讨
    穆宏强 汪洁
    2008, 39(23):  38-39. 
    摘要 ( 995 )   PDF (336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功能区管理是水利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我国《水法》的规定,我国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于水功能区的管理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框架下,对流域水功能区进行分级管理,既能实现对流域的统一管理,又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建立适合长江流域特点、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功能管理体制,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长江流域水功能区分级管理制度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制度建设中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傅慧源
    2008, 39(23):  40-42. 
    摘要 ( 929 )   PDF (281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而长江流域水污染也在加重,尤其是部分城市河段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各水域的使用功能、研究水域的纳污能力、控制污水和污染物质排放量、限制污染物入河量,是对水资源量和水质实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和水体自净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江干流水体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进行了研究。
    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操文颖 李红清 李迎喜
    2008, 39(23):  43-45. 
    摘要 ( 1113 )   PDF (464KB)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种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口是中国第1大河流入海口,滩涂辽阔,食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类型之一。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对长江口水环境、水生态、湿地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分析,从维护长江口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长江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的研建
    杨芳原松
    2008, 39(23):  46-48. 
    摘要 ( 1029 )   PDF (281KB)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丹江口水库13个水质监测断面,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构建了丹江口库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5个水质监测项目,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对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应用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
    云南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实践
    罗小勇雷 少平王红鹰
    2008, 39(23):  49-51. 
    摘要 ( 1039 )   PDF (327KB)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划分地下水功能区,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基础。地下水功能区划是一项国内尚没有系统进行过的开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遵循;同时,地下水功能区划又是属于实用性较强的基础工作,因此,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总结地下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将在进行地下水功能区域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不断完善。以云南省为实例,阐述地下水功能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区划程序与方法。
    金沙江流域生态敏感度及制约性初步研究
    雷晓琴 李迎喜 李红清
    2008, 39(23):  52-54. 
    摘要 ( 1035 )   PDF (328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沙江流域具有长江流域上游区域典型、特殊的生态背景。在敏感度指标体系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度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辨识了金沙江流域范围内重要陆生生境及生态环境敏感区、重要水生生境及水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生态背景情况,在调查分析和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将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进行了敏感度的计算和研究,找出流域主要的生态敏感因素,分析了研究区域主要生态敏感度因素和敏感类型,结合各敏感因素的制约性,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将宏观评价和具体指标分析结合起来,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选择和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和支撑。不仅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其他河流开展类似的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的探讨
    李迎喜 雷阿林
    2008, 39(23):  55-58. 
    摘要 ( 1011 )   PDF (81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质变化状况的分析,结合水库蓄水后水文特征变化的特点,在对三峡水库污染源来源组成和污染源治理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析了库区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同时,针对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目标,对保护三峡水库水环境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从确保三峡水库水环境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尚需继续强化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实例分析
    杨国胜 叶闽 李德旺 肖彩
    2008, 39(23):  59-61. 
    摘要 ( 1087 )   PDF (138KB) ( 2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武汉石化80万t乙烯工程项目为例,对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中主要内容: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排污口设置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影响分析,以及排污口设置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的开展,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入河排污口以及建设单位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为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
    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与鱼类资源救护
    蒋固政
    2008, 39(23):  62-64. 
    摘要 ( 1544 )   PDF (537KB) ( 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在长江的干支流已建成一些水利工程,还有许多工程包括三峡水利枢纽正在建设或规划之中。研究认为,这些工程在为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尤其是鱼类资源产生很大影响。简述了长江流域各类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变化与流域梯级开发的关系及鱼类资源救护措施。
    长江口开发与河口珍稀水生动物保护
    童波 操文颖
    2008, 39(23):  65-67. 
    摘要 ( 1015 )   PDF (50KB) ( 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口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且生境敏感脆弱,易受影响。该区域分布或曾出现有中华鲟等7种珍稀水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其物种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长江口水域分布或曾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发展趋势,分析总的开发活动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从整体上探讨了长江口水域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对策。
    水资源开发的生态制约及敏感度指标体系初探
    雷晓琴车涛
    2008, 39(23):  68-71. 
    摘要 ( 1050 )   PDF (63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外各界对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关注,生态问题将成为近期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以长江流域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河段和区域的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境,提出建立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敏感度指标的计算,分析各生态因子的敏感性,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生态制约因素和制约性,使流域内的主要敏感因素得以直观和具体的体现,找出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因子,对于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维系流域优良生态和河流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城市新建区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效果分析
    叶闽 雷俊山 余秋梅 王孟 韩小波
    2008, 39(23):  72-74. 
    摘要 ( 1077 )   PDF (113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城市面源污染产生、运移与水体污染的特点与规律,将城市生态学思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通过组合、改善和开发一系列同面源污染研究和控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形成集成系统技术,建成了包括源、输移和汇控制技术的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示范。以示范工程为基础,研究面源控制技术的源、输移和汇的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应用前景。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及土壤环境因子特征研究
    闫芊蒋海涛陆健健
    2008, 39(23):  75-76. 
    摘要 ( 1062 )   PDF (204KB)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比研究了崇明东滩围垦区和潮滩湿地环境因子、植被多样性以及生活型等生态特征。围垦区土壤环境因子与潮滩区相比差异性显著,更接近陆生生态系统。围垦区植被生物多样性高于潮滩湿地,潮滩湿地植被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251,围垦区植被以菊科和禾本科为主,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为3.177。潮滩湿地植物主要以隐芽植物为主,占66.7%。围垦区域内植物主要以1 a生植物为主,占58.8%,并且出现了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潮滩湿地中水生植物占较大比例,围垦区水生植物的比例减少,陆生植物的比例增加。
    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研究
    雷俊山 叶闽 余秋梅 韩小波
    2008, 39(23):  77-79. 
    摘要 ( 1050 )   PDF (249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武汉汉阳桃花岛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为依托,研究示范工程中垂直—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水力停留3 d的情况下,垂直—水平流人工湿系统对COD、SS、TP和TN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其中,对COD、SS的去除率主要位于垂直流阶段,对TP和TN的去除率主要位于水平流阶段。水平流湿地中,种植黄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对COD、TP和TN处理效果略高于种植鸢尾和红花美人蕉的湿地单元。
    丹江口水库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保护对策
    尹炜 雷俊山 叶闽 雷阿林
    2008, 39(23):  80-82. 
    摘要 ( 1075 )   PDF (140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正确识别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的基础上,从保护湿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科学管理湿地的角度出发,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把丹江口水库湿地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根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与修复对策,提出丹江口水库湿地保护工作重点,即:尽快通过实施湿地分区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完善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并通过加强工程的观测研究获取科学的理论依据。
    面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于维坤尹炜叶闽雷阿林
    2008, 39(23):  83-87. 
    摘要 ( 1162 )   PDF (100KB) ( 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水域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问题愈趋突出,因而如何科学地认识并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成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通过回顾面源污染模型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不同发展时期国外典型且部分也在国内应用的7个面源污染模型,对各个模型的开发提供者、模拟的主要过程和特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总结了国内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成果,分为国内自主研究模型和引进国外先进模型两类。可以看出, 3S技术与面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及在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分析是今后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指出了我国在面源污染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强模型的自主研发和基础资料库的建立,并强调了统计模型在我国应用的重要意义。
    低氧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氧工艺研究
    蒋海涛
    2008, 39(23):  88-90. 
    摘要 ( 1070 )   PDF (183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低氧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DO和连续低氧曝气时间是两个主要的运行控制参数,并以垃圾渗滤液为原水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根据亚硝酸菌和磷酸菌生物特性的差异,在低氧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对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过程的抑制,且形成了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氧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多水塘人工湿地耦合系统控制面源污染研究
    王孟 叶闽 尹炜 余秋梅 韩小波
    2008, 39(23):  91-93. 
    摘要 ( 1195 )   PDF (133KB)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塘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组成的耦合系统首次运用于国家“十五” 重大科技专项“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工程,在工程规模上对系统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Mn 63.17±1.39%、TP 78.58±3.54%、TN 72.94±8.33%、SS 89.08±3.66%;远远超过课题要求,具有较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后官湖地区生态现状及其保护建议
    杨国胜 叶闽 余秋梅 王孟 陈惠敏
    2008, 39(23):  94-96. 
    摘要 ( 1168 )   PDF (51KB)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持后官湖生态和水质的优良,对武汉市水系的生态重建和水质改善影响巨大而深远。对后官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评价,针对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官湖地区生态分级保护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并结合环后官湖地区山体、湖滨带和“岛屿”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其研究成果可为后官湖地区的水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技术依据,其研究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区域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中国劲酒公司毛铺基酒基地废水处理工程探讨
    李德旺
    2008, 39(23):  97-98. 
    摘要 ( 1055 )   PDF (82KB) ( 3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劲酒公司毛铺基酒基地废水处理能力为白酒废水400 t/d。废水处理采用厌氧(UASB)+两级好氧处理工艺。对废水综合处理系统的调试、运行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认为系统在调试运行期,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对UA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维持适当的进水碱度、适时调整水力负荷对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十分必要。并就其工艺要点进行了探讨。处理后水质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武汉市金银湖动态水网构建思路与方法初探
    李志军 李德旺 雷明军
    2008, 39(23):  99-100. 
    摘要 ( 1152 )   PDF (50KB)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银湖水系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境内,是目前国家批准的湖北省内唯一的湿地公园,其生态保护要求很高;另一方面,金银湖周边城市化建设速度很快、发展定位高,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保持一定的水位,金银湖水系的7个湖泊之间均建有隔堤,造成湖泊自净能力、生物多样性降低。为改善金银湖的水生态环境,规划将湖间隔堤拆除,并从汉江引水,经金银湖后从府河再排入长江,从而重建金银湖动态水网。对构建金银湖动态水网的思路、方法以及规划成果进行了介绍。
    金沙、银江水电站对攀枝花河段纳污能力影响
    肖彩 叶闽 杨国胜
    2008, 39(23):  101-104. 
    摘要 ( 1137 )   PDF (680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沙江攀枝花河段规划有金沙、银江水电站,两电站的上、下游分别规划有观音岩、乌东德水电站。梯级电站的建设将使攀枝花河段水域的纳污能力发生改变。通过对该江段纳污能力变化的分析,提出控制排污量的具体意见,将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利用k-ε方程,针对梯级电站开发的方案对攀枝花河段的纳污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了相应的水体纳污能力。电站建成后,攀枝花市的污水排放应控制在纳污能力之内。
    洞庭湖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初步辩析
    王晓媛 刘学文
    2008, 39(23):  105-107. 
    摘要 ( 1850 )   PDF (49KB) ( 3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洞庭湖是我国面积第二、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湖泊萎缩、过度捕捞、湖水污染等原因导致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加剧,湖泊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从洞庭湖区围垦淤积、水质变化趋势、水生态变化情况等方面对湖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规划环评早期介入时机研究
    马晓洁蒋固政
    2008, 39(23):  108-110. 
    摘要 ( 1203 )   PDF (100KB)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介入是规划环评的重要原则,通过规划环评的早期介入可以在制订规划之初即规避重大不利环境影响和重要敏感环境问题,对规划方案的优化、比选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2004年修订)》中的专项规划之一—《长江口湿地保护与滩涂开发利用规划》为例,阐述了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在规划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探讨
    陈立兵
    2008, 39(23):  111-113. 
    摘要 ( 1033 )   PDF (320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多项因素,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程度。在江苏省如皋沿江经济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选择自然生态指标和人文生态指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环境协调性、基础设施、综合条件为二级评价指标,风向、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距供热管网距离、接入排污管网、距集中居住区距离、距区域供水水源地距离、工业基础等8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经综合评价,确定了开发区中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范围以及适宜程度。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对攀枝花河段水环境的影响
    阮娅 傅慧源 许秀贞
    2008, 39(23):  114-117. 
    摘要 ( 1136 )   PDF (606KB) ( 3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攀枝花市区河段位于乌东德水库库尾。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流流速减缓,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减弱,攀枝花市河段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将有所减小,有必要对乌东德水电站水库蓄水后攀枝花市区河段的水体纳污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从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的纳污能力、主要取水口水质、钒钛产业园区岸边污染带的影响以及钒钛产业园区事故排污几个方面分析了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BST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王孟 叶闽 蒋固政 余秋梅
    2008, 39(23):  121-123. 
    摘要 ( 1131 )   PDF (109KB)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细菌通过非点源途径污染水体引起的饮水安全已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BST(Bacterial Source Tracking)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环境监测新技术,被称为是一种能把非点源污染监测转化为点源污染监测的技术。对BST技术基本原理、主要方法、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相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WebGIS系统原型研究
    余明星蔡忠亮曾金凤
    2008, 39(23):  124-126. 
    摘要 ( 1077 )   PDF (369KB)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应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等。介绍了利用WebGIS核心技术构建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从系统建设的需求、系统架构与模式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和开发技术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并展示了系统开发成果,最后总结该系统原型构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建设环境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参考价值。
    GB3838-2002实施前后水质参数的可比性研究
    娄保锋 朱圣清
    2008, 39(23):  127-129. 
    摘要 ( 1107 )   PDF (305KB)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2年6月我国开始施行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新标准所规定的水样处理方式不同于旧标准,使得新标准施行前后的水质监测结果缺乏可比性。为此,研究了水样处理方式改变对水质参数监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重金属(如铜、铅、汞)等水质参数会受到显著影响;总氮受影响较小;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5 d生化需氧量等不受影响。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水样不同处理方式下受到显著影响的水质参数监测值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依据所得经验关系,必要时可将某一水样处理方式下的水质参数值换算成另一种水样处理方式下的相应值,使得新标准实施前后的多年水质监测资料具有可比性。
    基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涂敏
    2008, 39(23):  130-133. 
    摘要 ( 2099 )   PDF (134KB)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阐述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内涵及适用性问题,初步建立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并以长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全年个数达标率为62.3%,全年河长达标率为73.3%,长江干流为“亚健康”。
    武汉江段水质综合监测与评价
    卓海华 朱志勋 兰静 郑红艳 周伟
    2008, 39(23):  134-136. 
    摘要 ( 1099 )   PDF (126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武汉城市江段为对象,对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进行了常规理化指标、有毒有机物和生物毒性指标的综合监测。并运用综合监测的结果对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常规监测指标和有毒有机物监测的结果显示长江和汉江武汉段水质总体良好,但是生物毒性测试结果则显示长江与汉江水体均有弱毒性反应。尽管常规理化指标和有毒有机物指标都满足水质标准,但是生物毒性监测的结果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