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单位:人民长江编辑部

联系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国际刊号:ISSN 1001-4179

国内刊号:CN 42-1202/TV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066


杂志购买请扫码

本期目录

    2022年增刊2目次
    2022, 53(S2):  0-0. 
    摘要 ( 365 )   PDF (892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墨西哥绿色小水电发展策略建议
    马光飞;蒋超;冯新红;方勇
    2022, 53(S2):  1-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1
    摘要 ( 187 )   PDF (2263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水电是墨西哥的清洁能源之一,为了准确提出墨西哥小水电行业的绿色发展策略建议,对墨西哥小水电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在业主管理层面、流域管理层面、区域管理层面、行业管理层面等存在的相关制约因素进行梳理。通过对中国小水电行业发展历程、总体发展状况、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绿色发展情况等的梳理,结合中国与墨西哥方面小水电项目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提出了墨西哥小水电行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现代化管理推进等方面的绿色发展策略。研究成果可促进墨西哥小水电行业今后的绿色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提升,促进和深化中墨双方在绿色小水电清洁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6年九江市永安堤管涌抢险技术回顾与思考
    林金良;宁占金;崔堃鹏;耿超
    2022, 53(S2):  6-1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2
    摘要 ( 121 )   PDF (6591KB)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6年江西省九江市永安堤出现重大管涌险情,抢险过程几经反复,经过4次抢险,成功完成了该管涌抢险。介绍了永安堤工程概况及出险情况,分析了管涌出险原因和严重程度,介绍了4次管涌处置过程,归纳总结了此次管涌抢险的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此次管涌出险原因包括高水位长时间浸泡、下部基础存在强透水层、发生管涌部位黏土层受到破坏、迎水侧邻近深泓。应区分管涌出口内部破坏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下一步应加强对管涌通道内部技术指标的研究,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出口保护措施和封堵管涌进口提供精准依据。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管涌抢险工作借鉴。
    沅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研究
    陈晓娟;杨寅群;朱迪;李志军
    2022, 53(S2):  11-1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3
    摘要 ( 176 )   PDF (2812KB) ( 2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沅江是洞庭湖流域第二大水系,是洞庭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地位十分重要。沅江流域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流域水质总体为优,目前还存在局部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部分河段水质超标、水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及沅江流域生态保护要求,从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议,可为沅江流域生态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近十年鄱阳湖出口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兰贵;殷环环
    2022, 53(S2):  15-1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4
    摘要 ( 247 )   PDF (3644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口站位于鄱阳湖出口的关键位置,受江湖来水共同影响,深入了解该位置的水质变化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湖口站近10 a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湖口站水质的主成分、MK检验分析变化趋势,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水文因子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湖口站水质的主成分主要有4个,主成分1解释为含离子成分污染指标,主成分2解释为水体营养素指标,主成分3解释为水体自净与工业废水污染指标,主成分4解释为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污染指标。(2)整体水质在2012年4月之后显著下降。(3)离子成分污染指标与流量、水位、气温、月降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水体营养素指标与水位、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沙量显著正相关,水体自净与工业废水污染指标与水位、气温、含沙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和无机可氧化物污染指标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整体水质与流量、水位、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沙量显著正相关。(4)汛期时由于鄱阳湖出口水量增加,使得水质明显好转。
    近年来吉安市大型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毛艳;郎锋祥;徐鹏;邹晓焰;邹武;肖莹洁
    2022, 53(S2):  20-2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5
    摘要 ( 123 )   PDF (2220KB)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江西省吉安市辖区内5座大型水库2015~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评估水库的营养状态,并探讨特征污染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水库水质良好,能满足各种功能的用水需求;(2)近年来水库水质总体呈由劣转优趋势,说明“河长制”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效;(3)肯达尔检验分析得出,除个别项目水质变化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项目为无明显变化趋势或下降趋势,说明水库水质确有改良趋势;(4)通过探讨特征污染物总磷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库区水质污染成因,建议后期加强监管,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
    井冈山航电枢纽建设对区域水环境影响研究
    李唐
    2022, 53(S2):  24-2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6
    摘要 ( 141 )   PDF (1932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赣江井冈山航电枢纽工程是江西省“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航电枢纽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冲洗废水、基坑经常性排水、混凝土系统冲洗废水、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等施工废污水,以及运行过程中对库区河段水动力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对区域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采用类比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开展井冈山航电枢纽施工期和运行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并与工程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航电枢纽建设前后,受影响河段的水质类别不会发生变化,工程建设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生态环保工作实践
    曹光荣;杨霞;范向军;林雨霁;黄宇波
    2022, 53(S2):  28-3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7
    摘要 ( 230 )   PDF (6178KB)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安全高效运行、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中国三峡集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上至乌东德库尾下至清江河口的约1 800 km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河段建立了包含水质、水华、水温、溶解性气体、水生生态等多要素、多指标人工和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积极探索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水华立体监测体系。连续12 a在5~6月份通过3~7 d持续增加水库下泄流量,创造适宜“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水文过程,调度期间“四大家鱼”产卵量约占繁殖期产卵总量的50%。2017年以来开展了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叠梁门分层取水调度试验,促进下泄水温改善。结合来水预报,创造潮汐式调度过程,在三峡水库支流香溪河、小江协同开展了防控支流水华的生态调度,有效抑制了支流水华的发生。建造了世界最大清漂船并建立“监测-打捞-转运-处置”一体化清漂体系,打捞上岸的漂浮物经水泥窑高温处理,实现漂浮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孤山航电枢纽生态流量核定及保障措施研究
    彭才喜;程霖;王中敏
    2022, 53(S2):  34-3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8
    摘要 ( 98 )   PDF (3790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改变坝址下游河道天然水文情势,进而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以汉江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为例,综合采用水文学的Tennant法、水力学的湿周法、R2-Cross法等生态需水分析方法,结合坝址上下游梯级已批复的生态流量成果,研究确定孤山航电枢纽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按照取外包的原则确定孤山航电枢纽工程运行期5~8月份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229 m~3/s,其他月份不低于120 m~3/s。当天然来流量小于规定下泄最小生态流量时,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按坝址上游实际来流量进行下泄。为保障孤山航电枢纽工程生态流量合理下泄,提出了加强工程生态流量调度保障、监测预警及监督管理等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维持下游河流形态和基本生态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孤山水电站鱼类栖息地保护方案研究
    张登成;王中敏;樊皓;贺松;吴比;
    2022, 53(S2):  38-4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09
    摘要 ( 130 )   PDF (1810KB) ( 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山水电站位于汉江干流上游河段,工程建成后将阻隔鱼类洄游通道,淹没库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对区域鱼类资源造成不利影响。栖息地保护是缓解水电工程对鱼类影响的有效措施。从工程实际和鱼类栖息地保护要求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孤山库区和坝下4条主要支流的栖息地保护价值进行比选,主要从鱼类多样性、生境质量、人为干扰情况进行了替代生境的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将库区支流将军河作为鱼类栖息地加以保护,采取河道挖石方消除河口处跌水影响、胡家营清源电站补建仿自然旁道以及强化渔政管理等措施可恢复将军河生境。
    沙坪二级水电站鱼道工程过鱼效果研究
    薛守宁
    2022, 53(S2):  42-4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0
    摘要 ( 68 )   PDF (15476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鱼道工程等过鱼设施有效缓解了水利水电工程拦河筑坝导致的鱼类洄游阻隔效应,但鱼道设施的过鱼效果如何需要深入研究。依托于沙坪二级水电站沿大渡河左岸鱼道工程展开研究,采用水声学设备观测辅以渔获物采集发现鱼类上溯与水温、下泄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现场水信息,应用Riverwatcher红外线水下视频观测系统对2019年3~5月鱼道内部过鱼节律做出统计。研究发现:鱼道内部的过鱼效率仅约52.94%,主要过鱼期的鱼道通过性欠佳。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鱼道拦污设施、科学进行水量调度及库区水位运行、优化调整鱼道改造设想、加强鱼道的运行和维护等鱼道设施优化策略。
    近60年鄱阳湖五河入湖水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江军;孙宇;顾朝军
    2022, 53(S2):  47-5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1
    摘要 ( 127 )   PDF (4221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沙是影响水库库容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入库(湖泊)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是维系库容安全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鄱阳湖流域赣江、信江、抚河、饶河和修河等五河控制水文站1960~2018年的实测年径流量、输沙量及流域降雨量资料,通过M-K、有序聚类、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五河入湖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和入湖输沙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入湖输沙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下降速率为26.3万t/a。入湖输沙量在1984年和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输沙量相比突变前减少47.1%,且突变后赣江对入湖输沙量的贡献降低,其他支流贡献增大。以1960~1983年为基准期,1984~1997年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4%,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08.4%;1998~2018年降雨变化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为-8.3%,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108.3%。大规模的水库建设是入湖输沙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其贡献率约为99.7%,植被恢复的贡献率约为8.7%。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水沙情势研判、水旱灾害防治、水土保持治理等提供部分参考。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水文预报技术及应用
    赵建华;舒卫民;王文军
    2022, 53(S2):  52-5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2
    摘要 ( 118 )   PDF (3277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回顾了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三峡梯调)成立20 a以来的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各发展阶段的情况,并总结概括了20 a来所取得的一些预报技术创新成果。研究包括:(1)综合气象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程度、预见期的尺度、预报的范围等要素,将三峡梯调水文预报技术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特点、阶段间的发展与联系做阐述;(2)总结概括了三峡梯调水文预报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研究及应用;(3)结合实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水文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三峡梯调未来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水文预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乌东德电站地下厂房高边墙陡倾顺向岩体变形研究
    刘冲平;肖云华;黄孝泉;董志宏;郝喜明
    2022, 53(S2):  59-6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3
    摘要 ( 70 )   PDF (10880KB) ( 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高边墙陡倾顺向岩体,采用了工程地质、开挖支护、变形监测、物探检测、数值计算等手段研究了该岩体的变形特征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边墙陡倾顺向岩体变形为沿层面的卸荷松弛变形,伴有顺层滑移变形;变形分为加剧变形、持续变形、趋于收敛3个阶段;卸荷松弛分为表层松弛、结构面张开卸荷松弛、未卸荷松弛3个区,卸荷松弛深度与变形深度近一致。变形受层面夹角及倾角、侧向与拱座约束、开挖高度与长度、支护强度与及时性等因素影响。卸荷松弛变形、顺层滑移变形存在不同变形机制,且随围岩逐渐劣化与变形持续发展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基于BIM的地下洞室三维可视化地质预报方法研究
    周相;段斌;靳玉鹏;丁硕
    2022, 53(S2):  64-6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4
    摘要 ( 116 )   PDF (2356KB)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地下洞室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形式单一,书面报告翻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地下洞室三维可视化地质预报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地下洞室轻量化BIM施工模型作为可视化地质预报相关信息的载体,随着施工进行,动态更新施工及地质信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超前地质预报,提高了现场响应速度,解决了现有施工地质预报形式单一的问题。该预报方法已在金川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中成功应用,辅助了现场安全施工,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孤山库区滑坡发育规律与稳定性研究
    苏新华;胡义;王启国;胡旻昊;刘高峰;杜胜华
    2022, 53(S2):  67-7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5
    摘要 ( 111 )   PDF (3225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汉江流域中上游段特殊的地质结构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及自然气候因素影响造成该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分布较为集中,针对该地区滑坡的发育规律与稳定性开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在建的孤山航电枢纽为例,对该枢纽库区滑坡发育规律与稳定性研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孤山枢纽水库区库长约35 km,库区共分布体积大于10万m~3的滑坡52处,滑坡分布多、密度大;(2)在水库区两岸岸坡上,左岸发育的滑坡较多,在数量上占总数的67%,体积上占总体积的78%,且单处滑坡体积较大;(3)水库区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受暴雨(久雨)的影响,在暴雨(久雨)前后滑坡稳定性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该水库区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三维水深测量技术在山区河道测量中的适应性分析
    孙振勇;杜泽东;何友福;马耀昌;郑亚慧
    2022, 53(S2):  72-7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6
    摘要 ( 102 )   PDF (1957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区河道传统测深方法可靠性低、灵活性差、经济性不高、测量精度难以保证。在分析测深主要误差来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测深方法和三维水深测量技术进行试验,获取瞬时水位W、平面坐标(X,Y)、大地坐标(B,L,H)以及水深数据s等原始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河底高程。由此,计算水面高中误差及重合点高程偏差,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差异,评定山区河道三维水深测量的水深测量精度。结果表明:三维水深测量法技术的测量精度总体较好,与传统测深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山区河道水深测量。
    孤山航电枢纽电站建筑物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陈舞;陈刚;罗承昌;程洁铃
    2022, 53(S2):  76-7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7
    摘要 ( 99 )   PDF (2210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山航电枢纽为低水头河床径流式电站,河床宽度小,电站建筑物结构复杂、布置紧凑。基于枢纽布置原则,根据孤山航电枢纽建筑物技术特点,因地制宜地对电站厂房布置及结构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提出了利用上游围堰布置拦沙坎、基于机组墩墙布置集水井、边机组边墙与泄水闸边墩相结合、尾水事故门槽布置于尾水流道渐变段、上游坝顶门机共轨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确定了经济技术指标较优的电站建筑物布置格局。相关设计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布置研究
    肖浩波;陈连军;向光红;王小毛
    2022, 53(S2):  80-8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8
    摘要 ( 129 )   PDF (2094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山航电枢纽是汉江高等级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江水电开发的重要梯级,工程主要开发任务是渠化白河至孤山段35 km航道,同时为地方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水头低、泄量大、通航水流条件复杂等特点。通过对大坝、通航、电站厂房、泄洪消能、过鱼等建筑物自身布置以及相互间协调的全面研究,结合施工导流方式,经多方案综合比较论证,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枢纽布置方案:单级船闸布置在左岸,径流式电站厂房布置在右岸,18孔泄水闸布置在河床中间,鱼道与电站厂房同侧布置。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孤山航电枢纽泄洪消能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
    黄红飞;肖浩波;黄元;徐年丰
    2022, 53(S2):  83-8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19
    摘要 ( 86 )   PDF (1746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具有泄量大、上下游水位差小、受下游丹江口水库顶托影响大、下游水位变幅大等特点。综合考虑泄洪安全、下游丹江口水库顶托、通航水流条件、电站机组出力及分期导流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泄洪建筑物采用平底泄水闸左右分区布置、下游分区底流消能的方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泄流能力满足要求,各工况下消能效果良好,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右区泄水闸已经历两个汛期泄洪检验,运行情况良好。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泄洪消能设计借鉴。
    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设计研究
    王寅
    2022, 53(S2):  86-8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0
    摘要 ( 91 )   PDF (1861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泄水建筑物具有宣泄多余洪水、确保大坝安全、完成枢纽运行、保证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安全、避免洪涝灾害等功能。根据枕头坝二级水电站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相关设计规范,设计了泄水建筑物的布置方案,并通过水力学计算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项目泄水建筑物布置方案解决了泄洪流量大、泄洪时下游水位较高等问题,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料源规划分析
    石清文
    2022, 53(S2):  89-9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1
    摘要 ( 75 )   PDF (1699KB) ( 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枕头坝二级水电站地处峡谷出口段下游,沿河两岸漫滩、阶地较为发育,天然砂砾石料分布较广。结合工程项目本身特性及周边料源开采状况,决定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料,就地加工回采作为该工程料源。分析表明:坝区枢纽工程开挖料和下游河道开挖料分别可达192.82万m~3和152.73万m~3,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且能有效减少废渣占地,降低料场征地的工程投资。
    沙坪二级水电站一期截流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
    刘钊
    2022, 53(S2):  92-9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2
    摘要 ( 92 )   PDF (2024KB) ( 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截流的成败直接影响水电工程建设的直线工期和投资。以沙坪二级水电站为例,一期工程截流面临着截流流量大、准备时间短、材料种类多、设备投入大等挑战,为此技术人员通过精心准备,确定了合理的截流流量及截流方式,即戗堤进占时考虑平均流量2 054 m~3/s,相应水位537.14 m,合龙时考虑平均流量745 m~3/s,相应水位533.52 m,左右岸同时向中间进占(双向单戗立堵),并科学组织实施,实现了高标准大江截流。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沙坪二级水电站闸坝工程施工布置及质量评定
    薛守宁
    2022, 53(S2):  95-9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3
    摘要 ( 87 )   PDF (1720KB) ( 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利枢纽工程中,闸坝工程主要起到防洪排涝、拒咸蓄淡、浇灌供水、通航养殖等作用,使得流域内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根据沙坪二级水电站闸坝所处地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相关设计规范及可行性分析报告,设计了闸坝布置方案,整个项目施工以土石方明挖工程、支护工程、混凝土工程为主,使用了水下不分散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及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介绍了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后期安全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多种混凝土在水电站消力塘水下修补中的应用
    李光华
    2022, 53(S2):  99-10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4
    摘要 ( 84 )   PDF (2657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街子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受高速水流的冲刷影响,消力塘前池和消力坎顶部、坎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对上述缺陷进行处理。通过全方位缺陷检查摸清了需修复的范围,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经济、环保等难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各修复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控性,从而确定现场具体实施计划及过程控制要点;同时选取3处分别使用水下不扩散混凝土、水下聚合物混凝土、水下自护混凝土的实验块进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修补材料选择合理,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修补效果较好,可为二期修补施工提供借鉴。
    孤山航电枢纽施工总进度研究与实践
    牛运华;石志超;刘波
    2022, 53(S2):  104-10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5
    摘要 ( 65 )   PDF (1850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工程进度更好地适应建设条件,在汉江孤山航电枢纽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数次优化施工计划,特别重视进度计划与导截流方案的关系,使二者相互协调。以孤山航电枢纽二期导流与三期导流方案的选择、纵向围堰实施时机、二期截流时间等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或关键节点为代表,通过综合分析水文条件、泄洪和挡水措施、后续项目施工及配套措施、上下游梯级电站关系、发电效益等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了更符合现场条件的施工计划,为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中老铁路沙嫩山隧道施工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
    杨鑫;王建军;周波;李思涛;谭忠盛
    2022, 53(S2):  109-11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6
    摘要 ( 73 )   PDF (6952KB)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缝合带隧道开挖存在的大变形问题,以中老铁路沙嫩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围岩及初支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隧址区受琅勃拉邦缝合带水平构造作用影响强烈,隧道变形以水平收敛变形为主,边墙及拱部的支护结构受力较大。为此提出了长短组合锚杆、围岩注浆、拱架纵向增强等大变形控制措施,后期通过对隧址区应力场、围岩-初支接触压力以及初支结构受力进行测试,验证了变形控制措施的现场应用效果,隧道变形得到明显控制,支护结构受力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及设计提供参考。
    新型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制备及试验
    许韬;高懿伟;张继勋;任旭华;马子昌
    2022, 53(S2):  113-11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7
    摘要 ( 89 )   PDF (4014KB)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充分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石膏为胶结材料,机油为调节材料,以精铁粉、腻子粉、石英砂为骨料的新型相似材料,简称PEIPQ材料。对该新型材料开展了正交试验,对多种材料配合比与其力学参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符合工程原岩相似关系的配合比。结果表明:与传统材料相比,PEIPQ材料的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广,养护时间短,适用性强,价格低廉且安全无毒;石膏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敏感性最高,机油次之,骨料含量的敏感性最低;用原岩的理论相似材料验证了回归方程的准确性,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研究可为地质力学模型材料的研究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饱和尾矿料动力特性试验及动参数规律研究
    程敏;任杰
    2022, 53(S2):  119-12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8
    摘要 ( 78 )   PDF (2105KB)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尾矿料的动力特性研究与动参数规律分析是开展坝体抗震分析的前提。以对地震较为敏感的尾矿库饱和尾粉土和尾粉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动三轴和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动力特性拟合公式并开展了动参数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动剪应力比、动孔隙水压力比随破坏振次的变化规律均可采用幂函数进行拟合,围压对动剪应力比的影响较小,围压和固结比对动孔隙水压力比的影响较小;尾粉土的动黏聚力约在2.11~5.11 kPa,尾粉砂的动黏聚力均为0,相同破坏振次条件下,尾粉土和尾粉砂的动内摩擦角受干密度和固结比的影响较大;两种尾矿的动弹模和阻尼比随动应变的变化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基本可用等效黏弹性模型进行拟合分析;试样压实后的动参数指标均有所改善,表明两种尾矿均可通过压实提高抗震能力。
    地基浅表层淤泥土固化试验研究
    时亚飞;杨珮;王志建;姜朔
    2022, 53(S2):  124-12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29
    摘要 ( 107 )   PDF (2904KB)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快速固化是解决场地施工过程中浅表层淤泥施工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开发一种复合淤泥固化剂,研究了制样含水率、液体固化剂稀释比和投加量等参数对固化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固体剂参数与加固土地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制样含水率20%~30%时,能兼顾制样成型效果和固化强度。固化剂掺量与固化效果成正相关,在保证充分拌和及含水率控制的前提下,推荐使用低稀释比。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设计法获得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固化剂使用参数的关系式,最佳的固化剂投加量、稀释比和水泥投加量分别为20%、1∶20和30%。固化土中生成的硅酸铝钠水合物和硅酸铝钙水合物提供了早期强度,随着固化龄期的增长,进一步生成的水化凝胶类物质提高了固化强度。
    大型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突变机理分析
    马雨峰;何军;王兰普;孔张宇;吕风英
    2022, 53(S2):  129-13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0
    摘要 ( 104 )   PDF (3024KB) ( 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在大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过程中的突变机理,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地下厂房为例,考虑地下厂房围岩与岩壁吊车梁的相互作用,开展了相应研究。根据地下厂房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了围岩变形和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与围岩变形、地质条件以及施工作业等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力突变机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现场补强支护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吊车梁锚杆应力突变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同时间段吊车梁附近围岩变形快速增长,而吊车梁锚杆应力超限则是由于其附近区域围岩变形相对较大所致,这与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作业等均相关。结合三维数值仿真、实测数据分析以及类似工程经验总结来看,部分应力超限的吊车梁锚杆未影响到吊车梁整体稳定,在运行期荷载作用下吊车梁整体仍将是稳定的,说明在施工期采取的补强支护措施是有效的。
    巨型水电机组甩负荷试验影响分析
    陈伦宗;陈玲;章栋
    2022, 53(S2):  135-13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1
    摘要 ( 83 )   PDF (2756KB) ( 1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向家坝水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试验是机组安装调试和大修后的重要试验之一,目的在于检查机组甩负荷后机组的整体性能是否满足运行要求。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1F、5F机组大修后甩负荷试验机组转速变化、蜗壳压力变化、导叶开度变化、机组振摆、电网频率、电压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巨型水电机组甩负荷试验、故障跳闸等情况的运行建议。研究表明:甩负荷过程中机组转速快速上升,且右岸电站机组在甩相同负荷条件下转速上升值更大,能通过快速回关导叶保持机组空载运行;电网调度对甩负荷试验初始条件和站内其他并网机组配合负荷调节有更高要求。建议甩负荷试验或者机组故障跳闸时,密切监视机组转速上升情况,以及甩负荷机组顶盖、蜗壳等过流部件压力变化情况,对过流部件、转动部件做全面检查;严格按照调度对系统频率、电压的控制要求,适当增加机组无功,并在系统频率较高时刻进行甩负荷试验,防止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
    向家坝水电站升船机对接策略优化
    王向辉;唐跃;何海波
    2022, 53(S2):  138-14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2
    摘要 ( 108 )   PDF (1696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向家坝升船机的设计运行条件比较严苛,在下游对接过程中承船厢与航道水位差不能超过0.2 m,否则会触发流程闭锁导致对接流程中止。对接状态下,船舶进出厢过程中水位波动不能超过0.5 m,否则会造成承船厢水深变幅超限。目前,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及时投用辅助闸室,避免水位大幅度变化对通航的影响,但在机组甩负荷、下游横江顶托等极端情况下,下游引航道水位短时间内大幅波动,仍可能造成对接失败或事故。为此,通过对下游引航道水位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引入机组负荷变化监测,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从而保障升船机运行安全,更好发挥升航机通航效益。相关升船机对接运行方式可供其他水电站通航建筑物参考。
    大型水电站水机温升保护回路分析与优化
    唐翔;郁光;舒萍萍;陈立峰
    2022, 53(S2):  141-14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3
    摘要 ( 115 )   PDF (2562KB) ( 1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水轮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大,对水机保护的要求也愈发提高。水机温升保护作为水机保护的组成部分,其配置必须合理、完善,以达到水轮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以向家坝水电站机组为例,分析其配置的监控系统水机保护及常规水机后备保护的实现方式,并对比两种常规水机后备温升保护的区别。分析表明:后备PLC具有灵活配置组态的特点,能够在程序上实现闭锁功能,防止保护误动。建议将常规硬接线后备保护改为采用后备PLC的方式实现,取消常规硬接线回路中的水机温升保护,更大程度地防止误动。
    水电机组不同运行方式下水库应急补水优化策略
    弭磊;朱彬;孙科
    2022, 53(S2):  144-14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4
    摘要 ( 68 )   PDF (1730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电站运行机组跳闸后,因机组的过流量减小,将引起电站出库流量降低,从而严重影响下游船舶航行安全。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机组跳闸出力损失引起的流量减小与下游水位变幅之间关系进行数据分析,在满足航运对水情要求的约束条件下,研究投入机组旋转备用容量、备用机组开机、备用机组开机同时开泄洪闸等应急补水方式,并验证其可行性、经济性,从而确定机组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应急补水优化策略。研究表明:若利用剩余机组旋转备用容量能满足下游水位变幅不超过0.8 m/h,则采取策略A即投入剩余机组旋转备用容量;若投入剩余机组所有旋转备用容量仍不能满足下游水位变幅不超过0.8 m/h的要求,则采取策略B即投入剩余机组所有旋转备用容量后,开启泄洪设施补充流量。针对机组不同运行方式制定的水库最优应急补水优化策略可提高应急响应水平,减小开启泄洪闸的弃水损失,提高水库运行的经济性。
    向家坝水电站高效安全运行不利因素分析及对策
    吴洪飞;唐启尧
    2022, 53(S2):  148-15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5
    摘要 ( 104 )   PDF (1838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向家坝水电站运行生产中面临电网架构和系统稳定、航运需求、临近县城房屋振动以及自身设备特点等多方面的制约,电站安全高效运行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首先分析了上述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在电网方面,主要是所在电网连接通道单一、抗干扰能力弱;航运方面主要是对下游水位变幅有要求;振动控制方面主要是需优化闸门和泄洪设施运用方式。针对上述制约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如严格控制电站出力、科学运用闸门泄洪、加强巡视、加强腐蚀气体管控等。这些措施对提升水电站生产管理水平有较大参考价值。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压力钢管排水方式对比分析与应用
    唐翔;陈华军;郁光;舒君侠
    2022, 53(S2):  152-15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6
    摘要 ( 128 )   PDF (1709KB)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大型水电站的年度检修中,水轮发电机组的压力钢管排水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检修的直线工期。对大型水电站压力钢管排水的常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认为,可根据检修工期的长短,分别选择技术供水系统排水方式和手动开导叶排水方式。同时,结合向家坝水电站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压力钢管的排水实践,提出了手动开导叶排水方式的关键点及其风险把控点,对同类型的水电厂压力钢管的排水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向家坝水电站电梯故障及解决措施
    杜立强
    2022, 53(S2):  155-15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7
    摘要 ( 99 )   PDF (1684KB) ( 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梯运行环境对其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向家坝水电站部分电梯井道墙面有渗水,设备表面凝露现象严重,井道环境湿度大且部分廊道环境中存在腐蚀性气体,使得电梯电子元器件因工作环境影响而无法正常运行。针对这一情况,分析了电梯维护保养实际中遇到的故障类型和原因,介绍了故障解决和预防措施:明确电梯维护保养的内容和周期,环境影响较大的部件实行专项增加预防性维护频率,增加井道渗水和底坑积水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密电梯控制通信线路和电源设备的维保工作。
    向家坝水电站滤水器节能减排控制优化
    刘斌;曾令龙;马玉涛
    2022, 53(S2):  157-16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8
    摘要 ( 89 )   PDF (1815KB) ( 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技术供水系统备用滤水器自动排污存在的能源浪费和设备异常磨损等问题,向家坝水电站采取了引入滤水器进口电动阀全开节点信号作为滤水器自动定时排污必要条件的优化方案,以使滤水器在进口电动阀非全开即滤水器备用状态下不排污。通过对滤水器排污控制方式的优化,向家坝水电站每年减少水资源浪费达71.2万m~3,降低能源及电力损耗达30.2万kW·h,同时减少滤水器备用状态下自动排污造成的一半以上的设备磨损。
    向家坝水电站正反向倒换阀门优劣分析
    黄鑫;曾令龙;唐泽
    2022, 53(S2):  161-16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39
    摘要 ( 99 )   PDF (4201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通常将冷却设备技术供水设计成可实现正、反向倒换的形式,通过水流的正向及反向流动来冲刷冷却设备换热面积聚的物质。介绍了向家坝水电站用于机组及主变冷却系统正反向供水倒换的水力控制阀、三通转阀、电动蝶阀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3种阀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阀门选型建议: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后式厂房中技术供水系统正反向倒换阀组可选用合电动蝶阀,在地下厂房中技术供水系统正反向倒换阀组可选用电动三通换向阀,并为阀门提供可靠的电动执行机构。
    活塞式减压阀出口压力波动及控制导阀改造
    刘斌;李帅访;刘钊
    2022, 53(S2):  165-16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0
    摘要 ( 76 )   PDF (3290KB) ( 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向家坝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活塞式减压阀的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减压阀出口压力波动的原因,采取了系列措施对减压阀控制导阀进行优化,包括:(1)将阀轴材料更换为不锈钢;(2)提高阀轴表面粗糙度至Ra08;(3)将活塞缸材料更换为304不锈钢等。对控制导阀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后,减压阀的出口压力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减压阀的整体工作性能,为向家坝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家坝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阀门选型及设计
    刘斌;李帅访;曾令龙
    2022, 53(S2):  170-17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1
    摘要 ( 69 )   PDF (2522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向家坝水电站机组技术供水系统为单机单元自流减压供水的方式,每台机组设有单独的蜗壳取水技术供水系统。技术供水系统水源取自本台机组蜗壳延伸段进口管节处,经过蜗壳取水总阀后分为互为备用的两路,分别经过滤器和减压阀后供给机组各用水对象。梳理了向家坝水电站800 MW水轮机组技术供水系统阀门投运以来的典型故障问题,包括偏心半球阀全关不到位和截止阀阀芯脱落,并总结了向家坝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阀门的使用和维护经验。研究成果可为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阀门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大型水电机组励磁功率柜参数设计与设备选型
    程波;吴高强;汪柏彤
    2022, 53(S2):  173-17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2
    摘要 ( 94 )   PDF (1806KB)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目前水电站单机容量的飞速增长,大型同步发电机所需的励磁功率也明显上升,使得励磁功率柜设计思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可靠的励磁功率柜对机组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以向家坝水电站800 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功率柜为例,重点介绍了励磁功率柜可控硅组件、快速熔断器、阳极过压保护装置、散热器、风机等设备的基本参数设计和选型方法。设计时均按功率柜极限工况计算,实际运行中输出励磁电流远小于设计值,因此所选设备均有较大裕度。同时,计算中运用了一些经验公式,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备。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GCB非全相运行分析与处理
    蔡炳高;罗浩;胡俊杰
    2022, 53(S2):  177-18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3
    摘要 ( 114 )   PDF (4072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GCB)因其具有提高机组可用率和厂用电可靠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电、核电和火电等各种类的大型电厂。GCB一般采用三相机械联动操作,由驱动装置通过操作连杆实现三相同步操作,未配置非全相保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因为机械传动机构发生故障而导致GCB非全相运行的事件偶有发生。以向家坝水电厂发生的两起GCB非全相事件为例,对不同类型的非全相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且处理时应注意两大原则:(1)防止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事件;(2)防止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故障发生时,设备异常会通过机组相关电气量的变化得到反映,运行人员应注意相关异常变化,从而及早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
    向家坝水电站500kV主变冷却器控制系统优化
    李方玖;易亚文;张林枝;赵静朴;王锋;蒋焮焮;邓启立
    2022, 53(S2):  181-18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4
    摘要 ( 91 )   PDF (1944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向家坝水电站500 kV主变冷却器控制系统在盘柜设计布局、动力电源回路、冷却器全停回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优化改进方案:(1)盘柜按功能分屏布局;(2)动力电源利用双母线分段供电;(3)冷却器全停采用主变非电量保护装置逻辑出口。该电站主变冷却器控制系统实施了优化改进方案后,主变冷却器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运行良好,主变运行可靠性显著提高。
    调速器液压跟随故障智能诊断方法研究
    涂勇;张桥峰
    2022, 53(S2):  184-18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5
    摘要 ( 87 )   PDF (1818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轮机调速器是控制水力发电过程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并网运行过程中若发生液压跟随故障,未及时诊断并处理将严重威胁机组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根据调速器闭环控制系统,绘制调速器液压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并分析调速器比例阀、主配压阀及主接力器液压跟随故障的判断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调速器液压跟随故障的智能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液压跟随故障误判、迟判和漏判等问题,还能实现液压跟随故障的快速诊断及定位,有效避免了因故障诊断不及时或错误导致事故扩大的情况,保障了机组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水文资料整汇编在线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牟芸;张亭
    2022, 53(S2):  188-19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6
    摘要 ( 102 )   PDF (1908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文资料整编与水文年鉴汇编是水文行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基本工作。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水文资料整编与水文年鉴汇编长期脱节,成为当前制约向社会高效率发布水文资料的主要瓶颈。为提高水文资料时效性,解决整编、汇编脱节这一问题,在现有水文资料整编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云平台架构,利用数据源网关中间件,动态切换数据源,读取各单位的整编成果数据库,完成了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年鉴汇编功能融合研究及网络一体化改造。实践表明:该技术稳定可靠,运行安全,成功解决了整编、汇编环节数据存储分散、数据共享程度低、原始数据存储不完备、工作量繁重、生产周期长、汇编成果滞后等问题,实现了水文资料预处理、整编与汇编工作的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在长江流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BIM+GIS的长江航道基础数据预处理系统
    郭涛
    2022, 53(S2):  192-19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7
    摘要 ( 119 )   PDF (8617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分析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技术知识和数据文件,但对于这些种类繁多的数据尚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为此,在充分分析数据源的基础上,以黑沙洲水道整治工程项目为例,设计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信息完整的空间数据库结构,着手构建基于BIM+GIS技术的基础数据预处理系统。利用此系统对黑沙洲水道BIM数据、GIS空间数据和航道工程整治数据等进行分类组织,从而为航道工程设计、建设与维护管理、航道数据共享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对提高航道运维效率和实现航道信息共享有着重要作用。
    闸门启闭机液压系统泄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翟大明;黄尚品;覃俊展;员泉溢;李程程;罗斌
    2022, 53(S2):  196-20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8
    摘要 ( 128 )   PDF (2344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针对启闭机液压系统泄漏的传统监测手段还存在发现时间滞后以及监测盲区较大等弊端。鉴于此,结合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门液压启闭机实际运行工况,提出将超声波流量计应用于启闭机液压系统的流量检测,针对液压系统泄漏分类,采用“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体积平衡法”实现泄漏在线监测报警,最终动作停泵,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减少泄漏,有效预防启闭机液压系统油液大量泄漏对下游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整套技术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为类似闸门工程提供参考。
    孤山库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与信息化防治研究
    王周兵;张玮鹏;胡义;赵燚;黄盛松;李喆
    2022, 53(S2):  202-20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49
    摘要 ( 58 )   PDF (12354KB)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人类对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将自动化监测和信息化防治技术引入到孤山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防控中,对库区现阶段潜在风险较大的滑坡进行自动化监测,对现阶段潜在风险较小的滑坡进行人工巡查,从而建立起了孤山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平台由一幅图、一朵云、一个库、一张网和一群人组成。“一幅图”是指高清倾斜摄影图,“一朵云”是指地灾信息云,“一个库”是指地灾数据库,“一张网”是指监测设备物联网,“一群人”是指人工巡查的人。根据监测结果对风险较高的滑坡采用metashape软件和理正岩土软件进行信息化防治,从而形成孤山库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和信息化防治数据库,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孤山库区地质灾害的灾前防控和灾后救灾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轮机蠕动监测报警系统
    刘宸;张其俊
    2022, 53(S2):  207-20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50
    摘要 ( 100 )   PDF (1882KB) ( 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较为成熟的蠕动测量方法有PT残压法、电动摩擦杆法、气动摩擦杆法、光电探头法以及摩擦靠轮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测量机组低速转动,但当遇到瞬时故障或不可预知的干扰时,会误发出机组蠕动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蠕动监测方法。该方法围绕水轮机大轴安装测量图形标志,通过工业相机采集标志图片,对标志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标志的轮廓,通过标志的高度变化计算出大轴蠕动的角度以及距离,及时发出机组蠕动信号。该方法具有测理精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大型水电站预防性检修计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郁光;陈刚;赖见令
    2022, 53(S2):  209-21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51
    摘要 ( 92 )   PDF (1907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电站在开展设备状态评估、检修计划的编制等工作时主要利用excel表格软件,采用人工方式完成,并通过任务通知单的形式在站内各岗位之间进行交互。这种方式在编制效率、信息共享、计划变更等方面存在弊端,不能满足复杂的生产作业需求,进而影响机组检修效率。基于信息及大数据技术发展背景,设计了一套贴近实际工作、界面友好、简单易用的Web版检修计划管理系统。该系统提高了设备状态评估的工作效率,理顺了设备状态评估的工作流程,提高了设备管理的可靠性,实现了水电站检修计划网络化、流程化管理,对提升检修计划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向家坝电厂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
    罗静
    2022, 53(S2):  212-21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S2.052
    摘要 ( 68 )   PDF (1709KB) ( 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8年,向家坝电厂全面接管坝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构建了统一独立的Ⅲ区网络,按电站使用主体和性质进行网络安全区域的划分,规范设置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检测和响应功能。此外,与地方国安局和公安局合作,开展网络安全讲座和数据安全分析交流,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识别与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在集团公司开展的网络安全攻防演习中,向家坝电站被要求处理疑似受感染终端事件(含误报),2019年计115台次,2020年计47台次,2021年计5台次,呈现逐年明显减少的趋势,期间无被通报事件,无被攻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