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熊启华;高旭;涂婧;王芮琼;晏鄂川;李祖春. 负压作用下土洞型岩溶塌陷机理及力学模型研究[J]. 人民长江, 2022, 53(9): 163-168. |
[2] |
贾建伟;王立海;王栋. 长江流域主要支流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J]. 人民长江, 2022, 53(3): 103-107. |
[3] |
贾建伟,王栋,何康洁,刘昕.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分布特征及开采潜力分析[J]. 人民长江, 2021, 52(9): 107-112. |
[4] |
方绍东,吴捷. 云南省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J]. 人民长江, 2020, 51(增刊I): 83-86. |
[5] |
李亮,王敏,邢怀学,葛伟亚,李灵恩,余成,贾军元. 太湖北部地区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 51(5): 41-46. |
[6] |
吕延豪 ,孙雪兵, 王金龙. 长江一级阶地隧道盾构施工岩溶塌陷防治措施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 51(10): 133-137. |
[7] |
王磊,梁秀娟,李宏伟,鲁华. 基于用水安全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延边州为例[J]. 人民长江, 2019, 50(5): 94-98. |
[8] |
王政祥,张晶. 2016年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分布特征分析[J]. 人民长江, 2018, 49(12): 49-54. |
[9] |
黄浩,黄雷,鲁朝林,郭会荣. 江汉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 人民长江, 2017, 48(18): 33-38. |
[10] |
张凤太 赵卫权 苏维词. 面源污染视角下的岩溶区地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基于PSR-物元可拓模型的分析[J]. 人民长江, 2016, 47(19): 12-. |
[11] |
雷静 张琳 邓宇杰 黄站峰.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J]. J4, 2012, 43(3): 48-51. |
[12] |
樊皓葛慧雷少平黄振平.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 J4, 2011, 42(2): 112-115. |
[13] |
李双喜. AHP在崩岗主要调查因子分析评价中的应用[J]. J4, 2010, 41(21): 89-91. |
[14] |
康小兵 许模. 西藏阿里地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调查研究[J]. J4, 2008, 39(6): 44-45. |
[15] |
丁志立 胡魁德 方园园. 加里宁改进法在水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 J4, 2008, 39(17): 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