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单位:人民长江编辑部

联系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国际刊号:ISSN 1001-4179

国内刊号:CN 42-1202/TV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066


杂志购买请扫码

专题文章

    2020年长江流域洪水防御专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0年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实践及思考
    马建华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1-7.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1
    摘要1102)      PDF (6683KB)(757)   
    2020年长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的有力指挥下,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流域相关省(市)和相关单位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的双重考验,取得了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在总结2020年长江流域汛情特点和防洪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研判新时期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升防洪治理能力为重点的下一步工作方向,为全面提升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打造洪行其道、惠泽人民的安澜长江提供参考。
    2. 水工程联合调度在2020年长江洪水防御中的作用
    金兴平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8-14.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2
    摘要788)      PDF (7261KB)(566)   
    2020年汛期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先后出现5次编号洪水过程,长江上游寸滩站还原计算后的洪峰和洪量达到100 a一遇,超过1981年7月的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统筹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等防洪需求,充分发挥水库群拦洪削峰作用,科学有序实施了水库群、洲滩民垸、排涝泵站等水工程联合调度。通过对长江流域水工程调度体系、水库群防洪调度目标进行系统介绍,结合2020年水工程调度实践,分析了调度成效,并思考了调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2020年汛期,通过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降低长江干流川渝河段洪峰水位2.9~3.3 m,降低中下游干流宜昌至大通河段最高水位0.3~3.6 m,避免了宜昌至石首河段水位超保证水位,缩短中下游干流各站超警时间8~22 d。上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措施的应用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经过2020长江流域性大洪水考验,深刻认识到在实时调度中使用水文气象预报可以更好地发挥水工程的防洪减灾等综合效益。提出今后要引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采用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相结合,突破传统预报调度技术瓶颈,建设以全流域模拟为基础的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综合调度支持系统,提升预报调度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安澜长江提供支撑和保障。
    3. 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防御
    尚全民,褚明华,骆进军,闫永銮,李荣波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15-2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3
    摘要1513)      PDF (5220KB)(639)   
    2020年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出现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在分析2020年长江暴雨洪水的特点和系统总结洪水防御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成功防御长江5次编号洪水的主要经验。重点分析了在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洲滩民垸管理、水库调度规范化管理、水工程联合调度、预测预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洪水防御工作提出了建议。
    4. 长江流域水库运行监管实践与思考
    胡向阳, 丁胜祥, 张先平, 陈新国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21-24.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4
    摘要390)      PDF (3063KB)(520)   
    为了迎战2020年长江流域水洪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从完善制度体系入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流域机构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水利厅(局)联动,在确保大中型水库度汛安全的基础上,充分挖潜了水库的防洪效益。在认真总结2020年水库防洪调度运行和汛限水位监管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针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督查整改落实、完善现有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水库防洪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5. 基于应急与常态统合管理的堰塞湖风险处置实践——以2020年清江屯堡堰塞湖处置为例
    杨启贵, 姚晓敏, 申邵洪, 徐琨, 卢少为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25-3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5
    摘要432)      PDF (5260KB)(490)   
    2020年7月湖北省清江流域出现持续强降雨,导致恩施市屯堡镇境内清江左岸发生沙子坝滑坡,形成了堰塞湖,危及下游城镇安全。屯堡堰塞湖位于大比降河道,坝高库小,堰塞体物质以松散覆盖层为主,抗冲刷能力弱。经分析堰塞湖溃决洪水淹没风险,基于应急与常态统合管理理论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抢险与避险相结合的堰塞湖风险处置策略,构建了堰塞湖应急处置立体监测保障体系。实践证明:基于统合管理理论的堰塞湖应急处置有效避免了大量抢险救灾力量的提前集中部署,大幅降低了应急处置成本,体现了统合管理理论在堰塞湖风险处置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6. 2020年长江中下游堤防险情特点分析与思考
    冯源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31-33.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6
    摘要839)      PDF (2910KB)(548)   
    2020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累计发生各类险情4 335处,险情数量为近10 a之最。与1998年相比,2020年洪水量级虽偏小,但水位涨势更猛、江湖顶托更为严重。相比而言,险情数量较1998年却大幅减少,长江干堤无一溃决,这与长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多年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与此同时,针对2020年堤防险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了专项分析和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建设,尽快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加强对堤防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完善巡堤查险机制,提升堤防险情应急处置水平。
    7. 长江流域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督查成效与分析
    谭峰屹, 曹星, 何坦, 郭留峰, 许朝勇, 杨恺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34-4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7
    摘要267)      PDF (5654KB)(456)   
    对长江流域的3 172座小型水库开展安全运行专项监督检查,旨在全面查找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薄弱环节和工程实体安全隐患,从中发现了6 262个问题,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督查,基本摸清了长江流域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确保了2020年度的度汛安全;(2)通过督查,督促各地尽快补齐在运行管理和工程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促使地方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主动开展自查,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3)通过强化水利监督工作,进一步营造长江流域水利行业强监管氛围,更好地压实地方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和监督责任,保障长江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8. 2020年湖北省防汛形势及应对措施
    姜俊涛, 帅移海, 李威, 曾超群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41-43.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8
    摘要1253)      PDF (2613KB)(471)   
    2020年汛期,湖北省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后,又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水威胁,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全省水利部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大力支持下,主动担当作为,严密监测预警,科学精准调度,最大程度减少了洪灾损失。从提早充分准备、精心监测预报、及时会商研判、精准科学调度、规范巡查防守、严格检查督导、强化山洪防御、严格值班值守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2020年防汛救灾形势及水利部门抗洪减灾主要经验做法,分析了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下一步思路,对做好今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9. 2020年湖南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回顾与思考
    仇建新,刘燕龙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44-47.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09
    摘要488)      PDF (3561KB)(433)   
    2020年,湖南省先后发生14次暴雨洪水过程,受省内降雨及长江干流来水共同影响,湘资沅澧四水及湖区共92站次超警戒水位、16站次超保证水位、2站超历史水位,洞庭湖城陵矶站出现了21世纪以来第二高洪和最长超警戒时间水位。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科学指导调度下,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科学综合施策,精准有序应对,夺取了全省防洪工作新胜利。通过梳理湖南各级水利部门在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水利技术支撑等方面防汛抗洪工作措施,总结防洪工作胜利经验,可为做好今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科学借鉴和参考。
    10. 江西省应对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的措施与思考
    李小强, 饶亚文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48-51.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0
    摘要872)      PDF (3394KB)(503)   
    2020年江西洪涝灾害形势严峻复杂。尤其是7月份,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且长江、鄱阳湖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堤防险情多发频发。江西省水利厅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新理念和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科学研判、超前部署、有效预警、及时响应、精准调度,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应对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斗争的重大胜利。
    11. 2020年安徽省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回顾与启示
    王荣喜, 徐维国, 陈祥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52-55.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1
    摘要1454)      PDF (3466KB)(566)   
    2020年入梅后,长江及巢湖流域发生罕见大洪水。从水雨情等方面分析了汛情特点,立足水利部门监测预警、工程调度和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能系统,总结了安徽省的经验做法,认为应强化监测预警、精准调控施策、做好抢险支撑。得出了防汛抗洪的几点启示: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防御灾害的最高目标;坚持聚焦防范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是有效减轻灾害的关键举措;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防御灾害的物质基础;坚持信息化引领,严密监测预报预警是防御灾害的可靠支撑。
    12. 重庆市“20·8”洪水防御调度实践与思考
    宋刚勇, 田伟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56-59.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2
    摘要565)      PDF (3508KB)(749)   
    在“20·8”洪水防御过程中,重庆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有力防御重庆长江、嘉陵江“20·8”罕见洪水,取得了2020年水旱灾害防御的重大胜利。总结了重庆洪涝灾害特点、“20·8”洪水防御调度过程及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洪水调度,提出了夯实城乡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水文监测预警能力,增强跨区域、跨流域联调联控协作,统筹兼顾找准调度平衡点等对策建议。
    13. 四川省“20·8”特大洪水防御工作实践与思考
    徐尧, 李栋, 唐梦琦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60-63.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3
    摘要687)      PDF (3564KB)(713)   
    2020年8月四川省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在水利部、长江委的统一指挥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水利厅及早谋划、周密部署、积极应对、科学防控,沿江各地人民顽强拼搏、团结抗洪,成功抵御了流域型特大洪水,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在分析了2020年8月特大洪水特点的基础上,从落实责任、水雨情监测、会商部署、机制创新、技术支撑等方面阐述了防洪应对措施,分析了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过程及成效,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责任落实到位、精准预报预警、联合防洪调度等方面总结了夺取抗洪胜利的5条重要经验。
    14. 2020年鄱阳湖圩堤险情应急抢险技术回顾与思考
    程永辉, 陈航, 熊勇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64-70.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4
    摘要500)      PDF (7920KB)(673)   
    2020年鄱阳湖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多处圩堤发生险情,险情数量多、种类繁、危害大,对现有应急抢险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鄱阳湖圩堤防汛抢险实践为基础,首先综合介绍了鄱阳湖圩堤出险及抢险的整体情况,然后针对圩堤发生的典型管涌、散浸、漏洞、漫溢、脱坡、溃口等险情抢险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现有应急抢险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最后综合考虑汛前防御和汛后重建的要求,提出应急抢险技术的发展方向。相关结论可为防汛应急抢险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2020年长江洪水监测预报预警
    程海云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71-75.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5
    摘要584)      PDF (4071KB)(673)   
    2020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得益于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扎实开展汛前技术准备,科学实施水文测报预警,有效支撑了长江流域防汛工作。重点介绍了长江水文测验管理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等长江水文监测创新技术,还介绍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水文气象无缝耦合渐进式预报分析技术及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并结合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实践,分析总结了水文测验、水文预报、预警发布在长江流域防汛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进一步提升长江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16. 2020年长江暴雨洪水特点与启示
    陈敏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76-81.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6
    摘要1642)      PDF (6010KB)(849)   
    2020年,长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长江干流发生5次编号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寸滩站洪峰水位居实测记录第2位,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鄱阳湖发生流域性超历史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洪峰水位列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2~5位,马鞍山至镇江江段潮位超历史。详细分析了2020年暴雨洪水特征,深入剖析了洪水成因,初步探讨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新变化及新需求,以期为今后长江洪水防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7. 三峡水库泥沙实时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以2020年汛期为例
    杨成刚, 许全喜, 董炳江, 袁晶, 李圣伟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82-87.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7
    摘要560)      PDF (5051KB)(695)   
    近年来,三峡水库多次开展汛期沙峰排沙调度,排沙效果显著,而泥沙预报是沙峰排沙调度的关键环节。基于泥沙实时报汛技术,提出了一种结合降雨产沙理论、水沙相关关系、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的三峡库区泥沙预报体系,对三峡库区内沙峰输移过程进行预报。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出现较大入库水沙过程,利用提出的预报体系对沙峰过程开展了泥沙实时预报。泥沙预报结果表明:预报沙峰峰值与报汛值基本吻合,泥沙预报成果整体上精度较高,为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沙峰排沙调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8. 2020年7月长江洪水及水库群防洪效益分析
    冯宝飞, 许银山, 陈桂亚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88-93.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8
    摘要945)      PDF (5017KB)(689)   
    2020年6~7月,长江流域暴雨频发,干支流洪水严重遭遇,莲花塘至大通江段洪峰水位列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2~5位,马鞍山至镇江江段潮位超历史,防洪形势严峻。为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配合三峡水库开展联合防洪调度,7月洪水期间,合计拦蓄洪量约300亿m3。以长江流域洪水作业预报方案体系为基础,采用多方法综合模拟,对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拦蓄过程进行还原分析,并与历史典型年洪水还原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莲花塘、汉口江段洪峰水位较1998年偏低、较2016年偏高;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明显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防洪调度效益显著。
    19. 2020年长江上游控制性水文站洪水重现期分析
    徐高洪, 邵骏, 郭卫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94-97.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19
    摘要935)      PDF (4867KB)(767)   
    2020年8月,在副热带高压西进、冷高压中心向四川盆地和西南山地边缘移动和西南涡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江等流域发生极端性强降水,干支流洪水恶劣遭遇,三峡水库发生建库以来最大的入库洪水。通过分析2020年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文站和相关工程的调度运行资料,还原了控制性水文站天然来水过程。研究了上游控制性水库的调蓄作用、干支流洪水遭遇特征以及控制性水文站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洪量,并结合历史洪水资料,确定了洪水重现期。研究表明:2020年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较好地实现了防洪目标,对下游产生了较大的削峰减量效果,显著减轻了上游干支流及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20. “20·8”与“81·7”长江上游暴雨洪水特征对比分析
    杨文发, 訾丽, 张俊, 陈芳
    人民长江    2020, 51 (12): 98-103.   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20.12.020
    摘要817)      PDF (5569KB)(668)   
    2020年8月,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并发,遭遇严重,寸滩站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高洪水位,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水(以下简称“20·8”洪水)。为提高对长江上游暴雨洪水规律的认识,将“20·8”洪水与历史上1981年7月(以下简称“81·7”洪水)长江上游型大洪水的暴雨洪水特征进行较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长江上游暴雨洪水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2)两次致洪暴雨过程持续时间均较长(6~7 d),暴雨强度大,范围广,主雨带位置主要出现在金沙江中下游、岷沱江至嘉陵江一线,且暴雨中心相对集中;(3)相应发生的长江上游大洪水主要由岷沱江、嘉陵江来水与干流底水遭遇形成;(4)“81·7”洪水过程尖瘦、涨水历时短、洪峰流量更大、洪峰稀遇程度高于洪量,“20·8”则呈现为复式洪峰、洪水过程肥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洪峰水位更高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