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出版单位:人民长江编辑部

联系地址: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国际刊号:ISSN 1001-4179

国内刊号:CN 42-1202/TV

广告经营许可证:4201004000066


杂志购买请扫码

本期目录

    2023年第S1期目次
    2023, 54(S1):  0-0. 
    摘要 ( 114 )   PDF (5079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杂水工程影响下汉江中下游洪水演进特征分析
    张旋 杨雁飞 张成孝 周文静
    2023, 54(S1):  1-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1
    摘要 ( 158 )   PDF (2155KB)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为汉江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的重要工程措施,丹江口水库的调度成效直接关系到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近年来,随着一批水利枢纽的建成投产,汉江中下游地区下垫面条件和天然洪水演进特性发生了极大变化。为分析复杂水工程影响下汉江中下游洪水演进特性,基于近30 a的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皇庄至兴隆河段,各水利枢纽建成后各河段洪水传播时间较建库前基本呈现缩短的态势;(2)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各河段河槽总体表现为冲刷,其枯水、平滩河槽槽蓄量总体表现为逐年增大;(3)近年来,主要站大断面形态总体上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库精细化调度提供参考。
    基于分布式EasyDHM模型的沭河流域洪水预报研究
    郑丽媛 杨殿亮 廖卫红 严冬 杨传根 陈洁杰
    2023, 54(S1):  7-1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2
    摘要 ( 99 )   PDF (1919KB)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沭河流域洪水呈现峰高量急、陡涨陡落的特征,致使其洪水预见期相对较短,预报难度大。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研究并构建了适合沭河流域特点的分布式水文预报模型EasyDHM,对沭河流域关键断面的洪水流量过程进行预报,利用LH-OAT参数抽样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研究参数取值规律。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洪水预报精度较高,洪峰流量误差和峰现时间误差均符合要求,模型中渗透系数、糙率系数等表现敏感,按不同月份在汛初、汛中及汛末期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总体上,EasyDHM模型在沭河流域应用良好,可为提高该流域预测预报洪水的准确度起到参考作用。
    考虑降雨空间异质性的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李洁 徐强强 王正华
    2023, 54(S1):  11-1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3
    摘要 ( 144 )   PDF (1880KB) ( 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考虑降雨空间异质性,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根据雨量站分布情况划分水文响应单元构建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用雨量站观测的降雨代表单元面雨量,每个单元利用分段马斯京根法进行河道汇流计算;用某理想流域、丹江口水库2010~2021年的连续资料验证模型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从训练期中摘取22场洪水,75%以上洪水模拟满足径流深相对误差在±5%以内,洪峰相对误差在±5%以内,峰现时差在5 h以内,纳什效率系数在0.85以上;检验期摘取3场洪水,径流深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洪峰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峰现时差均在2 h以内,纳什效率系数均在0.97以上。总体来看,构建的考虑降雨空间异质性的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流域的洪水过程。
    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城市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黄正荣 缪毅 张振林
    2023, 54(S1):  16-1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4
    摘要 ( 58 )   PDF (2510KB) ( 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推动城市防汛智慧化管理工作,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杭州市江北地区河网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实测河网信息为基础,利用MIKE 11软件建立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并采用2013年“菲特”典型洪水进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发杭州市江北地区防汛决策支持系统,针对三堡排涝站、闲林水库、西溪湿地等骨干防洪排(蓄)涝工程,进行调度方案优化比选。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最高洪水位模拟误差在0.05 m以内,模拟效果较好;利用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可绘制出不同方案水位、流量、洪量模拟结果,并优化比选最合适的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河网区数字孪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江西省入汛日期标准确定研究
    冻芳芳 李国芳 程雪蓉 李菲
    2023, 54(S1):  20-2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5
    摘要 ( 88 )   PDF (1594KB)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每年汛期的开始时间,有必要制定江西省入汛日期标准,以便防汛指挥机构依据“入汛”标准及时向社会宣布“入汛”。在分析现行相关行业入汛标准和规定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江西省65 a来的暴雨、洪水资料,总结发生早汛的时间规律,分析降雨量、降雨笼罩面积、流域面积与入汛标准的关系。多方案对比分析入汛日期标准,研究确定:当每年3月实测连续2 d降雨量80 mm以上覆盖面积达到1万km2,或任一入汛代表站发生超警戒洪水时,即达到入汛标准。经对确定的入汛日期标准进行检验,表明平均入汛日期符合江西省洪水实际情况,为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并实施《江西省入汛日期确定办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江流域水闸工程安全运行专项监督检查分析
    谭峰屹 何坦 郭留锋 许朝勇 杨恺 曹晟
    2023, 54(S1):  25-2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6
    摘要 ( 131 )   PDF (1419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严格落实水闸工程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水闸工程安全运行,按水利部部署要求,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精干力量对长江流域中上游6个省(市)的952座水闸开展了安全运行专项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共发现问题5 155个,分析了问题种类和趋势,并查找了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产权不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基层人员不足、基层技术培训不足、经费未足额落实、安全管理缺失等。提出了加强管理责任体系建设、探索水闸管理新模式、加强水利资料归档及水利政策法规宣传等合理化建议。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摸清了长江流域中上游水闸运行管理现状,对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薄弱环节、工程实体安全隐患消除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可为年度平安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鄱阳湖典型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
    关兴中 刘昭 姚成慧 廖凯涛 王凌云 郑海金
    2023, 54(S1):  29-3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7
    摘要 ( 102 )   PDF (2321KB) ( 2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博阳河流域(德安段)作为鄱阳湖典型流域,根据其支流汇入情况和入河排污口的空间位置,设置10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连续监测各断面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pH等5种水质指标,联合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德安段)开展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汛期(3~8月)水质状况优于非汛期(9月至翌年2月),汛期水质类别为Ⅱ~Ⅳ类,而非汛期水质部分断面达Ⅴ类水;(2)上游水质状况(水质达标率84%)优于中下游(水质达标率46%),生活及工业废水排污口对河流水质有明显影响,各断面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与断面上游排污口个数有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3)总氮浓度属Ⅴ类或劣Ⅴ类标准的占比达14%,总氮是上游和中下游最主要的污染物,总氮质量浓度超标是造成非汛期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博阳河流域提出有效的分区分时管理对策提供有益参考。
    湖北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构建的思考与建议
    张忠义 马方凯 徐望朋 朱捷缘
    2023, 54(S1):  35-3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8
    摘要 ( 96 )   PDF (3542KB)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沿岸地区是湖北省生态地位最重要、绿色发展需求最迫切的带状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的天然纽带。聚焦长江湖北段沿岸1~15 km左右的带状区域,立足沿江现状资源禀赋和新时期发展要求,在岸线空间管控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总体构想和建议。研究成果对促进长江湖北段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统筹湖北沿江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共抓大保护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为例
    龚李莉 蔡梅 王元元 陆志华 李蓓 白君瑞
    2023, 54(S1):  39-4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09
    摘要 ( 103 )   PDF (1804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水的需求及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机构改革之后,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内涵、要求和工作重点也在发生变化。立足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提出了新时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域,并从新发展理念、水利高质量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研判了新时期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以上海市为例,剖析了上海市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需求,并从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河湖生态需水保障、强化地下水资源管控等方面,提出了下阶段上海市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建议。研究成果对于上海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对于编制今后水资源保护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长江来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影响的量化分析
    曾明 穆青青 童冰星 周文静 王正华
    2023, 54(S1):  45-4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0
    摘要 ( 80 )   PDF (2033KB)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高水位通常会对汉江下游来水产生顶托作用,导致汉江中下游洪水宣泄不畅、水位居高不下。为分析长江来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响,构建了汉江中下游及出口附近长江干流江段的水动力学洪水演进模型,结合实况和数值模拟对汇流顶托程度进行量化。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模型精度较高,模型对洪峰水位、水位过程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0.87以上,尤其皇庄、仙桃站拟合较好,洪峰水位误差分别在-0.03~0.06 m、-0.03~0.21 m之间,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90。该模型能较为合理地模拟出长江来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响,当丹江口水库下泄一定时,汉口站水位越高对汉江的顶托作用越明显,且汉口站水位越高,下游受顶托影响段的水位沿程比降越小,反之比降越大;而当汉口站水位一定时,上游来水越大,汉口站水位对汉江的影响越小。最后,给出了汉江中下游重点站仙桃站、汉川站长江水位与汉江来水组合的顶托量查算公式,以期为今后汉江中下游洪水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汉江上游典型流域产流机制辨析
    李玉荣 朱丹 甘晓雪 陈璐 曾明
    2023, 54(S1):  50-5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1
    摘要 ( 91 )   PDF (2426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流域下垫面和气象条件的时空异质性,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或山区流域的产流机制通常为多种产流模式组合形成的混合产流,产流机制的准确判别是高精度水文预报的重要前提。为此,采用传统产流特性分析法辨析流域产流机制,引入径流系数和径流曲线数两种单一判别指标辨析场次洪水产流机制,并综合两种单一判别指标构建出一种综合判别指标,开展了场次洪水和流域产流机制辨析。以汉江上游旬河流域为例,选取2010~2021年39场次洪水进行产流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旬河流域产流机制是以蓄满产流为主导的混合产流模式,对比3种辨析方法可以发现,综合判别指标能够提高产流机制辨析精度。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文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松坎河流域地质灾害识别与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董远峰 李伟 邓玖林 夏杰 周华
    2023, 54(S1):  54-5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2
    摘要 ( 87 )   PDF (39803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坎河流域受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影响,地质灾害频发,而地质灾害常隐蔽于植被茂密和地势高陡处,传统拉网式和排查式调查方法难以有效调查。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通过多次回波技术可以获取林下地表数字高程信息,去除植被后可清晰识别地质灾害变形迹象和形态规模。因此,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识别了松坎河流域地质灾害,并揭示了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通过现场采集机载LiDAR点云数据、点云分类、滤波生成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历史多期正射影像,识别出松坎河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0处;(2)松坎河流域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切割、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其中以滑坡地质灾害为主;(3)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在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地层中,其泥岩地层遇水软化,在降雨条件下易发育形成滑坡。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高分遥感与水文信息的堰塞湖处置研究
    冯国正 马耀昌 孙振勇 曹磊 石永恩 罗晓曦
    2023, 54(S1):  58-6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3
    摘要 ( 40 )   PDF (32125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效、准确、有效的堰塞湖监测对堰塞湖处置至关重要,但由于堰塞湖形成后受交通阻断、通讯中断、阴雨天气、直升机救援空域限制等因素限制,采用实地勘测、低空无人机遥感等传统监测方式的难度极大。以四川省泸定湾东河堰塞湖处置实践为例,提出采用高分雷达卫星影像结合水文信息的堰塞湖监测与处置方法。首先利用高分雷达卫星影像监测堰塞湖水体、堰塞体位置及形态,再结合受灾区近期水文实测数据推算堰塞湖库容,结合堰塞湖及其上下游河道、水利工程情况,制定经济、合理、有效的自然过流方案。结果表明:利用完备、成套的高空间、高时间、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卫星资源,经多期、高时空分辨率影像比较分析,结合水文监测数据,可实现准确的堰塞湖动态监测,可为制定堰塞湖处置方案提供坚实保障。
    乌东德水电站施工支洞局部渗漏来源分析
    唐晓丹 王建军 王梓帆 施炎 王团乐
    2023, 54(S1):  62-6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4
    摘要 ( 85 )   PDF (15554KB)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左厂5号施工支洞局部渗水问题,在分析渗水区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监测、钻探、物探、试验等手段,对渗漏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左厂5号施工支洞渗水与上游库水无直接关系,渗漏量未随库水位上升而明显增大;上游库水位上升后,山体内地下水位抬升,渗漏水主要来源于远源地下水补给。研究成果可为水电站地下洞室防渗与排水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陆一体化河道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研究与应用
    魏猛 杨柳 张亭
    2023, 54(S1):  68-7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5
    摘要 ( 107 )   PDF (2244KB)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支撑流域数字孪生建设,提高数据底板建设能力,针对现阶段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模型空间精度不高、河道场景适用性不强、水下地形无法参与一体化建模等问题,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算法研究。提出将倾斜摄影测量、机载LiDAR以及多波束测深3种海量数据获取手段相结合,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配准关键技术弥补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多源数据建模的不足,实现对河道三维实景模型的全方位构建。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一定数量的机载LiDAR同名特征点作为倾斜摄影所需像控点参与倾斜模型空三计算的技术路线可行;(2)机载LiDAR的多次回波技术可有效解决河道地形高植被区的数据获取难题,提高模型空间精度;(3)采用水下多波束点云和陆上点云拼接方案可实现水陆点云的融合,为水陆一体化模型构建打下数据基础,具备较好的适用性。
    新时期现代化堤防工程建设探讨
    侯卫国 尚钦
    2023, 54(S1):  72-7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6
    摘要 ( 73 )   PDF (3965KB) ( 1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针对何种堤防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未形成共识。在新时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为了科学指导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维护管理,通过对众多案例的剖析,从工程目标、堤防功能、结构型式、运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堤防的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较系统的现代化堤防理念:即防洪安全、交通畅通、环境生态、管理智慧,并给出了初步方案和策略。相关经验和建议对堤防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大渡河林邦滑坡体工程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覃事河 周全 段斌 靳玉鹏 贾永 代自勇
    2023, 54(S1):  77-81.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7
    摘要 ( 64 )   PDF (9700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邦滑坡体位于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区,属于高海拔地区山区河道型大型复杂古滑坡体。以该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滑坡体的发育特征、滑坡形成机制、滑坡稳定性以及相关工程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监测资料对滑坡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崩坡积土层受前缘牵引产生的“逐级后退式”土质滑坡;结合牵引式滑坡渐进破坏的特点和规律,在蓄水初期将岸坡库岸再造作为滑坡稳定的控制性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基于动态设计的滑坡治理思路和分期治理原则,对滑坡体主要采取了“回填压脚+抗滑支挡+锚索加固+截水排水”相结合的工程治理措施。实践证明,该滑坡治理工程治理措施妥当,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山区河道型大型复杂滑坡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常规抽水蓄能电站电气主接线形式选择
    张鹏 王俊星 段东晓 周耘辛
    2023, 54(S1):  82-8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8
    摘要 ( 221 )   PDF (1276KB)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行特点、设备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与火电厂有较大差别,电气主接线形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在电站接入系统审批环节,部分省电力公司根据火电厂的特点,要求抽水蓄能电站采用双母线接线或3/2断路器接线方案。为了探讨上述接线要求是否合理,从抽蓄电站与火电厂的特点对比、各种电气主接线的技术经济对比、设计规范要求以及已建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由于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特性,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对于装机4台、出线2回的常规抽蓄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推荐采用“机变联合单元+500 kV侧四角形接线”方案。
    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主变冷却器控制逻辑设计研究
    周静位 肖闯 马殿勋 梁刚
    2023, 54(S1):  86-8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19
    摘要 ( 63 )   PDF (1643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变压器(以下简称主变)是大型水电站的重要电气设备,它能否高效平稳运行将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出力及电力外送。由于大容量电力变压器往往损耗大、发热严重,而水电站地下厂房空间较为狭小且通风效果受限,故会选用强迫油循环水冷冷却器。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根据主变及其冷却器配置情况,结合主变技术供水的特殊设计,并充分考虑主变冷却器全停故障信号与继电保护系统的配合问题,设计了合理的控制逻辑,既能满足主变的冷却性能要求,又能兼顾冷却器运行的经济性及稳定性。
    低油位半喷淋重载推力轴承技术特点及应用
    董钟明 周玉国 陈典龙 乔鹏
    2023, 54(S1):  89-9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0
    摘要 ( 70 )   PDF (4272KB)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力轴承的油雾外逸污染是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油雾产生及外逸原因的基础上,三峡集团联合东方电机,研发了一种低油位半喷淋重载推力轴承结构。该推力轴承采用了喷淋式润滑系统和外加泵外循环冷却系统,将转子支架进风口外移,并优化了挡油装置。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使用该推力轴承的机组油温、瓦温均在设计温度以下,油雾情况大为改善,可为类似电站防治油雾污染提供参考。
    大型水电站发电机组集电环装置优化方法研究
    刘扬 慎志勇 杨新志 邓川
    2023, 54(S1):  94-9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1
    摘要 ( 79 )   PDF (3137KB)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大型水电站发电机组集电环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局部温度过高、集电环表面划痕、转子一点接地等一系列问题,以葛洲坝水电站为例,在分析集电环主要缺陷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重新建立三维模型、改变集电环装置冷却方式、优化集电环环面结构,以及增加碳粉吸收装置等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实际运行效果表明:优化后的集电环装置降低了过流温升,减少了表面裂痕,提升了机组运行安全可靠性及环保水平。
    大型水电站泄洪洞液压系统双缸同步控制设计
    王子军 卢舟鑫 史军 赵鹏远 罗远旺
    2023, 54(S1):  97-9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2
    摘要 ( 62 )   PDF (1383KB)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利枢纽泄洪闸门的双缸液压启闭机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闸门双缸开度不一致、运行不同步的情况,进而造成双缸液压启闭机控制失效、闸门损坏等情况发生,严重时甚至将影响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双缸液压系统启闭机的双缸同步提升、自动纠偏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介绍了某大型水电站泄洪洞液压系统双缸同步提升、自动纠偏的功能设计逻辑和实现过程。这些功能极大提高了水利枢纽双缸液压启闭机的运行可靠性,保障了水利枢纽安全稳定运行,可为后续大型水站泄洪闸门液压启用机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甘肃代古寺枢纽坝址岩体结构面中型直剪试验研究
    张富臣 张庆建 李玉贵 于磊 邵祎迪
    2023, 54(S1):  99-10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3
    摘要 ( 64 )   PDF (9177KB) ( 1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为获取甘肃白龙江引水工程代古寺水利枢纽坝址区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对各类结构面进行了中型直剪试验。试验试样尺寸约为20 cm×20 cm,采用现场人工凿刻与铅丝捆扎并辅以快速水泥定型的取样手段和模具浇筑的制样方法,避免了取、制样过程中对试样造成扰动,同时结合结构面性状特征,分析了影响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试验成果可为该工程的勘察设计提供可靠资料。
    白鹤滩水电站灰岩骨料碱活性长期跟踪分析
    刘战鳌 孙明伦 冯博 李鹏翔 肖开涛
    2023, 54(S1):  104-10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4
    摘要 ( 86 )   PDF (2910KB)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方量巨大,骨料采用“灰岩人工砂+灰岩粗骨料”的组合方案。为保证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耐久性,电站主体工程施工期间按季度取样并结合多种试验方法开展了灰岩骨料的碱活性长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灰岩骨料主要是CaCO3含量较高的生物碎屑灰岩,但不含微晶石英等碱活性矿物成分,也不具备碱碳酸反应的岩石结构特点;混凝土和砂浆试件中灰岩表面均较为致密完整,与胶凝材料胶结良好且反应产物与水泥水化产物成分类似,未见碱碳酸盐与碱硅凝胶腐蚀现象。经综合判定,白鹤滩水电站施工期所用灰岩骨料为非活性骨料,用于大坝混凝土不会产生危害性的碱骨料反应。
    不同防护涂层对泵站混凝土防碳化性能影响研究
    孙猛 董兆华 万青 吕大为 王致豪
    2023, 54(S1):  108-11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5
    摘要 ( 53 )   PDF (1319KB)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泵站一般在室外运行,由于混凝土结构常年面临碳化、碱骨料反应、高速水流冲刷等因素交叉叠加破坏,泵站中闸墩混凝土有不同程度损坏、漏筋、碳化的现象,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从而造成了结构上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泵站重要混凝土结构部位采用性能优异的材料进行防护尤为重要。以江苏省淮阴抽水站为例,使用有机涂层(环氧树脂类、单/双组分聚脲)、硅烷/硅氧烷类渗透型涂层、孔隙封闭型涂层(渗透结晶型涂料)3种不同类别4种涂料在站下工作桥桥拱圈内垂直面进行混凝土防碳化处理,记录并分析了3 a内检测数据。结果表明:聚脲涂料防护效果最佳,渗透结晶型涂料在前24个月内防碳化效果显著。相关成果可供类似工程防护参考。
    水轮发电机组过热点分析及处理措施
    张世璐 陈锋 李汶珈 王旭 余明涛 黄志康
    2023, 54(S1):  111-11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6
    摘要 ( 61 )   PDF (1417KB)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 000 MW水轮发电机额定电流和电压较高,热稳定试验期间部分非过流部件发热严重,对此一般采取电磁屏蔽措施来处理。但电磁屏蔽效果易受交流电磁场强度、物理设备材质及空间距离、屏蔽装置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过热点处理困难。以发电机出口及中性点屏蔽板、钢结构平台、空冷器等过热点为例,从材质、空间位置、电磁场、设备及屏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过热问题提出了增加绝缘距离、加强屏蔽、合理接地等应对措施。
    洪屏抽蓄电站重力坝坝基扬压力超标分析及处理
    张萍 朱安龙
    2023, 54(S1):  113-11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7
    摘要 ( 70 )   PDF (4007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在蓄水和运行中两岸出现渗透压力强度系数偏大,甚至超过规范建议值的情况。该情况出现在两岸陡坡坝段,经分析认为大坝廊道的布置与基础面的相互关系对于扬压力的分布具有直接的影响,而陡坡坝段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也是出现扬压力超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提出采用水平排水孔的方案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坝基扬压力。对该大坝扬压力超限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对于陡坡坝段廊道布置设计和创新排水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水电站筒形阀系统失步故障分析
    王渊博 陈永涛 李林伟 姜飞
    2023, 54(S1):  118-12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8
    摘要 ( 66 )   PDF (2785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水头较高,河流泥沙含量较大的水电站,筒形阀通常作为其进水阀门。但由于简形阀结构复杂,在运行调节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机组无法正常启停,造成非停事故,此外频繁地更换备品备件还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董箐水电站筒形阀系统发生的振动、卡阻、失步等故障进行了概述并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上述故障是由于液压控制系统调节机构复杂、元器件自身缺陷和接力器基座密封结构失效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上述故障提出了对调节机构与油管路进行集成模块化,设置防静电过滤网与脱水过滤器,改变接力器基座与顶盖连接方式,将接力器基座抬高等相关改造建议。分析结论与建议可为其它大中型水电站解决运行故障和主设备厂家的设计、安装、调试提供参考。
    基于标准化的白鹤滩水电厂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
    罗红俊 马龙 袁双双 杨廷勇 刘腾彬
    2023, 54(S1):  123-126.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29
    摘要 ( 67 )   PDF (1812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水力发电企业基于标准化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零代码”或“少代码”方式,研究开发以“管理标准化、业务流程化、任务信息化、过程可视化、审查自动化、改进持续化”为特点的企业标准化集成管控平台。平台中,以标准化管理框架搭建平台业务模块及标准库,按标准要求固化业务流程;平台具有利用流程节点帮助、强控、监督、考核及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实现过程、结果可控在控,使电厂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符合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打通已有的生产、经营、办公等平台,形成融合、整体与协同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可自检评估及自动审核整改,实现体系长效持续改进。相关经验可为电力企业类似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大型水电站发电机组非全相运行分析
    叶俊帆 熊成凯 李伟韬 王钰
    2023, 54(S1):  127-13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0
    摘要 ( 80 )   PDF (1734KB) ( 1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电机非全相运行会引起发电机转子温度升高,机组振动变大,对电站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以某水电站因发电机出口隔离刀闸操作连杆脱落导致发电机非全相运行事件为例,采用对称分量法分析了发电机机端电流及主变压器高压侧电流的变化规律,介绍了非全相运行时相关保护报警情况,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发电机非全相运行的防范、判断与处理措施。相关结论对发电机非全相运行的防范与处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定转子接地故障快速查找
    杨新志 李伟 鲍鹏 刘扬 邢会全 贺石芳
    2023, 54(S1):  131-13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1
    摘要 ( 67 )   PDF (1147KB) ( 1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巨型水轮发电机定、转子接地故障是水轮发电机常见故障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试验方式确定故障类型,并迅速定位故障部位对机组抢修及减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在对各种故障查找方法开展比较分析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把定、转子接地故障分为三大类:金属性、低阻、高阻接地故障。对各种故障查找方法基本原理及适应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使巨型水轮发电机定、转子接地故障查找工作避免盲目应对,在方法选择上更具针对性。
    大型水轮机组轴绝缘监测保护分析
    马春 朱煜浩 马光财 夏安军
    2023, 54(S1):  135-137.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2
    摘要 ( 81 )   PDF (2871KB)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轮机组运行时,其旋转在不对称的磁场中,使发电机大轴两端产生轴电压。当绝缘下降时,轴电压将危害发电机组件,如果大轴与轴瓦间油膜被破坏,就会在回路中产生轴电流,一旦产生较大的轴电流,将危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实时在线监测发电机轴绝缘非常重要。介绍了轴绝缘装置和保护原理,对大型水轮机组轴绝缘监测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异常情况下轴绝缘监测装置的应对措施。该大型水轮机组运行以来,大轴绝缘装置运行状况良好。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动系统故障分析
    黎乾 罗泽文
    2023, 54(S1):  138-14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3
    摘要 ( 74 )   PDF (1077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轮发电机组作为电网中的调峰调频机组,开停机频繁,其制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影响到机组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两种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常规制动方式(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的原理和工作逻辑,根据部分已投运电站制动系统运行经验,总结出制动系统运行中容易产生的故障及原因。结合某大型水电站机组情况,提出了可能产生的制动系统故障,并对制动系统运行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GIS刀闸分合位置判断方法研究
    鲍鹏 杨新志
    2023, 54(S1):  141-144.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4
    摘要 ( 51 )   PDF (3815KB) ( 2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电站封闭式开关设备(GIS)刀闸若运行时间过长,或操作过于频繁时,会引起隔离刀闸出现(或接地刀闸)假分合(或全相分合)现象,造成GIS误操作事故。介绍了GIS刀闸位置各种常规判断方法(辅助行程开关节点位置判断法、分合阐指示判断法、视窗观察判断法、试验判断法),并在对比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检测刀闸感应电及增加观察窗高清摄像头的方式确认刀闸分合闸动作情况,从而提升确认设备操作位置的准确性,以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大型水力发电厂基层班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李小亮 赵鹏远 周军 马国辉 何鑫 陈鑫
    2023, 54(S1):  145-148.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5
    摘要 ( 75 )   PDF (993KB)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愈发重要,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电力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落实情况却存在一些不足。对此,以某大型水电站水工及监测分部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明确了电力企业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原则,结合该分部在当前复杂作业环境下的实际工作现状,建立了“三防”安全文化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到实际管理中。自该文化体系建设以来,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施工现场“三违”行为明显减少,各类施工安全风险均得到有效控制。
    水电站短路故障虚拟仿真云平台建设
    张彬桥 李述喻
    2023, 54(S1):  149-155.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6
    摘要 ( 46 )   PDF (18840KB) ( 1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水力发电企业运维学员对水电站运行机理的理解掌握及相关短路故障的识别处理能力,将虚拟仿真技术和远程云平台交互技术引入到水电站短路故障培训中。提出水电站短路故障全场景云仿真培训体系,进而构建了以短路故障识别查找、隔离处置以及运行方式调整为核心的操作实训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基于云服务的水电站短路故障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面向“全站、全过程、全范围”的水电站故障处理动态仿真。实例应用证明了所提出的水电站短路故障处理虚拟仿真云培训体系及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平台可显著增强水电站运维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高培训效率。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测值过程线标准化集成与应用
    纪传波 李少林 刘光彪 戴领
    2023, 54(S1):  156-159.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7
    摘要 ( 59 )   PDF (1373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趋向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安全监测实时数据处理与资料分析成为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软件为其提供了有效支撑。然而受开发和应用标准制约,现有系统中安全监测图形绘制无法满足规范化资料分析需要。为此,对基于B/S架构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测值过程线标准化绘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实现了适用于各类型测点观测与成果值过程线快速生成的组件,并应用于金沙水电站及卡洛特水电站等工程。实践表明,测值过程线标准化集成技术有效提升了监测信息化系统集成效率,实现了监测资料分析可视化工具的模块化高复用性集成应用。
    基于Web端的水文年鉴在线汇编系统开发及应用
    张亭 牟芸 赖厚桂 香天元
    2023, 54(S1):  160-163.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3.S1.038
    摘要 ( 79 )   PDF (1009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采用的汇编文本编制水文年鉴技术,过程反复、历时长、效率低,为了提高水文年鉴编制效率,满足各项水利工作对水文资料的需求,需要改进当前的年鉴汇编技术。为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开发了一种基于Web端的水文年鉴在线汇编系统,利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思想构建了出色的系统架构,设计了数据源网关中间件实现多源整编数据库动态切换,提供了一种对分布式水文数据库的读取方式,通过创建文本模板解析引擎实现了多种年鉴表格的快速生成。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年鉴在线汇编技术统一了整编、汇编数据库,简化了编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年鉴编制的效率。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将年鉴成果发布时间大幅提前,扩大了水文年鉴使用范围,可有力支撑国家水网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