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IP6模式的乌江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陈梓延;姜彤;王艳君;姜汕;周建;苏布达
2022, 53(11):
53-60.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2.11.009
摘要
(
36 )
PDF (7106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乌江流域未来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4年中国区域逐日气象格点数据,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SSPs情景(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SSP5-8.5)齐全的全球气候模式(GCM)进行了降尺度与偏差订正,在评估气候模式对乌江流域气温、降水模拟能力的基础上,预估分析了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末期(2081~2100年)流域气温与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21~2100年乌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1995~2014),各情景下近期年平均气温增幅均在1℃左右,在中期、末期,年平均气温增幅最小为1.4℃和1.3℃(SSP1-1.9),最大为2.3℃和4.6℃(SSP5-8.5);夏季与秋季气温增幅多为同时期四季气温增幅中最小和最大;空间上,年、季平均气温增幅总体上呈现出由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2) 2021~2100年乌江流域的年、季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各情景下年降水变化率均在近期最小,末期最大;季节尺度,夏、秋季降水变化率最小,冬季降水变化率最大;空间上,春、冬两季降水变化率总体上从流域上游至下逐渐增大,秋季降水变化率分布特征与春、冬两季相反;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多呈现出中游变化率最大的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